我要參展

        殷業強攝影展:用20年關注北京遠郊的村辦石灰廠

        分享:

        從前有座山,叫后坨子山。山石被切割,燒成石灰。這里的燒灰人有我的父親、叔伯、同學……我從山里走出來,再次走回山里。——殷業強

         

        微信圖片_20190325173537.jpg

        開幕式現場,張雙雙 攝

         

        3月23日,由中國文化旅游攝影協會主辦的《山·灰·人》殷業強影像作品展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開展。展覽由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朱炯策展。

        這是一組創作時間跨越20年的影像作品。2000年前后,處于銀鹽膠片時代的攝影師殷業強將鏡頭對準了家鄉的石灰廠,那是北京遠郊山區隨處可見的村辦石灰廠,位于北京房山區河北鎮東莊子村,在北京西南大約50公里處。

        如今,時隔20年后,這些作品被再次拿出來,掃描、編輯和整理,對于攝影師和策展人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觀看。當年熱火朝天的石灰廠已經成為“遺跡”,當年的燒灰人或找到了新的工作,或在家告老賦閑。一個時代過去了。

         

        策展人朱炯介紹展覽情況。張雙雙 攝


        本次展出殷業強《山·灰·人》系列作品90余幅,劃分為8個主題板塊進行展示。展覽現場還有一部分作品是殷業強于2000年手工放大的作品,以及當時拍攝的相關視頻資料。

        中國文化旅游攝影協會秘書長楊新麗,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教授唐東平,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專業委員會陳思源,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東莊子村灰廠的鄉親馬振水、呂學路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并以不同的視角和身份對展覽的開幕表示祝賀。尤其是東莊子村的鄉親,他們對于作品的感觸更加深刻,作品中的人物有名有姓,有故事,他們稱這些作品對于東莊子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并生動形象地介紹了當年燒灰廠的一些情況,以及村子的變化歷程。

         

        殷業強介紹展覽情況。 張雙雙 攝

        微信圖片_20190325173559.jpg

        策展人朱炯現場介紹展覽策展思路和作品情況。張雙雙 攝


        正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子,一個普普通通的燒灰廠,也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影像,卻使得這些已經消失的影像再次活生生的展現在觀者面前,再一次回望、觀看和思考。或許正如策展人朱炯所說,“這些作品,是對時代的記錄,更是作者對鄉親們的致敬。”,她特別強調膠片的歷史印記,她說,“從數字時代的視點重新編輯整理膠片影像,從當代中國環保意識鮮明、更多探尋發展軟實力的社會認知語境下,原來的“燒灰人”肖像系列轉變為“山·灰·人”系列:仍然專注地凝視勞動者;進一步觀看他們勞作環境中的物品工具細節和勞動者特寫,展現那些無處不在的灰的覆蓋和侵蝕;影像所帶動的思維讓視點退遠、站高,觀看山的存在、山與村莊的共存。這些影像會成為一個村莊的集體記憶佐證,也會成為開啟未來鄉村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


        展覽現場。張雙雙 攝


        開幕式現場也吸引了不少國外觀眾,他們對此組作品也很感興趣,在作品前仔細觀看討論,他們稱,“這些實實在在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日常看不到的一面,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這些東西也漸漸的消失,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感動。

        展覽前言

        《山·灰·人》是一組創作時間跨越20年的影像作品。2000年前后,處于銀鹽膠片時代的攝影師殷業強將鏡頭對準了家鄉的石灰廠,那是北京遠郊山區隨處可見的村辦石灰廠。

        熱火朝天地開山、采石,轟隆隆震天動地。規模壯觀的高溫灰窯不僅將堅硬的巖石融化為粉末,更噴出滾滾熱浪,并裹挾著石灰粉將燒灰工人包裹成一個個泥塑。殷業強最初給我們呈現的就是這些勞動者“泥塑”,扎扎實實的肖像,正面的凝視,飽滿的細節。與照片中的燒灰人相遇,我們會強烈地感受到勞動者生存的處境和生命的狀態。這作品,是對時代的記錄,更是作者對鄉親們的致敬。

        這組作品曾經在全國性攝影比賽中獲獎,也曾在專業刊物上發表,隨之便成為過去。20年間,作者多次返回家鄉,每次回鄉,都會照例在村外走走,順手拍照的相機換成了數碼相機、換成了手機。當年熱火朝天的石灰廠已經成為“遺跡”,當年的燒灰人或找到了新的工作,或在家告老賦閑。一個時代過去了。

        2018年,數字攝影浪潮已經將銀鹽影像推到了遙遠的地平線處。殷業強再次翻出20年前的底片,重新掃描、看片,竟然有了很多新的發現。膠卷特有的連續性,產生無意識的蒙太奇;片邊齒孔參與畫面的構成…… 這些都是銀鹽時代的審美特征,賦予影像神奇的魅力。因此從數字時代的視點重新編輯整理膠片影像,從當代中國環保意識鮮明、更多探尋發展軟實力的社會認知語境下,原來的“燒灰人”肖像系列轉變為“山·灰·人”系列:仍然專注地凝視勞動者;進一步觀看他們勞作環境中的物品工具細節和勞動者特寫,展現那些無處不在的灰的覆蓋和侵蝕;影像所帶動的思維讓視點退遠、站高,觀看山的存在、山與村莊的共存。沉默的山裸露出它抹不去的刻痕,而當過燒灰工的鄉民們,在時間的熔爐里書寫著各自的人生篇章。

        這些影像會成為一個村莊的集體記憶佐證,也會成為開啟未來鄉村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

        ——策展人朱炯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是明代詩人于謙的一首托物言志詩。這是一首表面贊頌石灰的詩,作者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就是贊揚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但我覺得燒石灰的人同樣如此。

        這里是我的老家,北京房山區河北鎮東莊子村,在北京西南大約50公里處。從上世紀70年代起,到2008年奧運會前夕,有條件的村子幾乎都建了石灰廠。

        灰廠的生產條件很艱苦,工人們勞動強度也很高。特別是最后一道工序掏灰,工人在近45度的高溫下,從窯洞中把燒好的石灰一車又一車地運出來,滾燙的灰粉打在臉上,和汗水混在一起,形成了灰色的泥漿。這些泥漿嚴嚴實實地糊在皮膚上,那種滋味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一個燒石灰的廠子也是很不容易的,但當時人們為了增加現金收入省吃儉用,舉全村之力也只是建了一個僅有三個洞口的灰廠。不過總算可以生產了,也解決了村里大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村里有近九成的勞力都在灰廠。

         

        這雙纏滿膠布的手不知用壞了多少鉆頭。

          

        2019初春,房山區河北鎮東莊子村。關閉近十年的灰廠依然矗立,開鑿過得山石異常醒目。一晃兒近20年過去了,我現在有時回家偶爾還能碰到當時在灰廠工作過的人。他們有的開出租、有的在城里開公交,有的當保安,還有自謀職業開買賣的,總之大家都沒閑著。

         

        呂常水,70歲,現退休在家。

        殷洪路,52歲,現任工廠保安。

        2019年北京房山區河北鎮東莊子村后坨子山遠景。

         

         

        策展人:朱炯

        主辦:中國文化旅游攝影協會

        協辦: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

        時間:2019年3月23日—29日

        地點: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一卡2卡3卡4卡新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白色白色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