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網、人民視頻組織攝影專家和報社編輯對當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照片進行認真評選。最終,3版的《28年——時間為伴(記錄中國·我們都是追夢人)》、6版的《暖心計劃 關愛兒童》、7版的《今日北川 幸福家園》、14版的《吊桶滅火》 入選今天的“推薦精品”,并作為本周(4月8日至4月14日)的候選作品,將參評4月14日舉行的第十五期“人民日報收藏攝影作品”評選。
28年——時間為伴(記錄中國·我們都是追夢人)
《 人民日報 》( 2019年4月11日 3 版)
魏云寺在檢查大鐘運轉。每個鐘面都用100多塊12角棱形圖案的乳白色特制鋼化玻璃拼成,裝有自動開的電燈72盞,晚上通體明亮,斗大的數字在幾里外也清晰可見。鐘面上的紫銅分針長3.17米,重49公斤;紫銅時針長2.3米,重37.5公斤。吳 愷攝(影像中國)
從海關大鐘俯瞰,大鐘見證著城市的日新月異。 吳 愷攝(影像中國)
暖心計劃 關愛兒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1日 6 版)
4月9日,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戴家埔鄉中心小學,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練習吹笛子。
據了解,遂川縣福彩公益金資助的“暖心計劃——關愛困境兒童”項目,在該小學設立繪畫、舞蹈等興趣小組,將貧困戶子女編入小組,定期開展活動,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肖遠泮攝(影像中國)
今日北川 幸福家園
《 人民日報 》( 2019年4月11日 7 版)
作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多年來以建設“大美羌城、生態強縣、小康北川”為目標,助推鄉村振興。圖為日前,北川青片鄉正河村爾瑪羌寨,77歲老人何朝貴家生長349年的辛夷花樹綻放,勞作之余,村民紛紛到樹下休憩,呈現出一幅安逸靜謐、幸福祥和的鄉村生活圖景。
劉國興攝(影像中國)
吊桶滅火
《 人民日報 》( 2019年4月11日 14 版)
4月9日上午,兩架AC313型直升機飛抵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竟成鎮銀坑村火場上空,實施吊桶滅火作業。
飛機在4小時內實施吊桶滅火作業17次,把50余噸水精確灑在火線上,與330余名地面撲火人員協同作戰,在當日13時35分將山火撲滅。
程張湯攝(影像中國)
相關閱讀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