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網、人民視頻組織攝影專家和報社編輯對當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照片進行認真評選。最終,1版的《藕塘映豐年(禮贊70年)》、6版的《谷雨到 插秧忙》一文配圖、10版的《民俗風 引客來》、1 4版《十三年守護一泓凈水》入選今天的“推薦精品”,并作為本周(4月15日至4月21日)的候選作品,將參評4月21日舉行的第十六期“人民日報收藏攝影作品”評選。
藕塘映豐年(禮贊70年)
《人民日報》( 2019年4月19日 1 版)
圖為4月18日,薛廟村農民將蓮藕移栽到“藕蝦共作”的田里。 胡衛國攝(影像中國)
谷雨臨近,安徽省蒙城縣立倉鎮薛廟村農民抓緊時間在藕田忙碌。今年該村利用自身低洼的地勢條件,栽植蓮藕4000余畝,并全部推行“藕蝦共作”模式,預計畝均獲益8000元。
農穩安天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農村面貌日新月異。201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13158億斤,連續7個年頭站上1.2萬億斤臺階。糧食產能穩定的同時,農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為農民增收提供強大助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達14617元,同比實際增長6.6%。
谷雨到 插秧忙
《人民日報》( 2019年4月19日 06 版)
4月16日,江西省遂川縣枚江鎮農民在插秧。谷雨臨近,江西鄉村進入早稻插秧高峰期,田間一片繁忙景象。 肖遠泮攝(影像中國)
民俗風 引客來
《人民日報》( 2019年4月19日 10 版)
4月18日,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牙屯堡鎮龍門山,來自湖南、貴州、廣西等省區的群眾對歌傳情、以歌會友,并參加搶魚塘、斗鳥、蘆笙踩堂等一系列民俗風情活動,引得游客前來。
圖為人們在進行搶魚塘比賽。 柴均林 攝(新華社發)
保潔員卓璇——
十三年守護一泓凈水
《 人民日報 》( 2019年4月19日 14 版)
圖為4月17日,卓璇在湖上清理漂浮物。
圖為4月17日,卓璇在湖上清理漂浮物。
在湖南張家界武陵源寶峰湖風景區,36歲的保潔員卓璇專門負責湖面上衛生保潔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他一干就是13年。
每天,卓璇和同事駕駛清潔船對整個湖區進行1至3次例行巡查,及時清理湖面上飄落的枯枝樹葉、飲料瓶等漂浮物,保持整個湖面的潔凈,讓游客有舒適的游覽環境。遇到大風、降雨等天氣,整個湖面上飄滿了枯枝樹葉,他就得加班加點,有時還要連夜作戰。 吳勇兵 攝(人民視覺)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