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冰天雪地之勢,揚綠水青山之長。6月5日,一場“夢幻之雪”,飄落首都北京——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在北京筑中美術館盛大啟幕。自2019年4月以來,《“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已于長春、廈門、南京,杭州、成都等地成功舉辦,本次是“幻雪”展的最后一站。
本次作品展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指導,吉林藝術學院主辦,吉林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科研產業處、北京筑中美術館承辦,中國視協動態影像視覺藝術創研基地、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數字藝術委員會、吉林省青年攝影家協會、星球研究所協辦。
點亮雪花 啟收官之站
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部長趙衛,副部長高天,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監督處副處長郭濤,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李達及評審專家曹志剛、王書靈、許志強,吉林藝術學院校長郭春方、副校長王俊杰,中國著名攝影家王文瀾、解海龍、朱憲民、那日松、趙春江、鄭春生等應邀出席開幕式現場。參加開幕式的還有來自各大高校、主流媒體以及相關業內的權威專家。
文化為根、冰雪為媒,無論是數字攝影的色彩與質感,還是裝置藝術的豐富與創新,一樁樁、一件件,都在訴說著現代科技與冰雪文化結合的跨時空意義,引領著數字媒體行業日新月異的創新思維與時代風貌,體現了中國冰雪文化獨一無二的風格與氣派。
董偉、趙衛和郭春方共同點亮六瓣雪花裝置,象征著《“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全國巡展六站圓滿成功。
高天在開幕式上講話。
《“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冰雪精神有機融合,尤其是通過數字攝影藝術手法,精準地捕捉到冰雪項目的精彩瞬間,將其以領先于國內的呈像技術展示給廣大群眾,拓寬了冰雪運動的多元化傳播途徑與輻射范圍。
感謝國家藝術基金這樣的資助平臺,感謝吉林藝術學院對于宣傳推廣冰雪文化的主動擔當和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做出的積極貢獻。同時,也衷心希望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一所綜合性藝術院校的吉林藝術學院,在加強冰雪文化藝術創作、促進冰雪文化與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成績,在國內外產生更大影響!
王勇在開幕式上講話。
國家藝術基金成立五年來,吉林藝術學院獲得立項資助51項,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實施效果。今天,在筑中美術館舉辦的“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不僅給盛夏的北京帶來一場涼爽的“冰雪之旅”,更通過一幅幅特色鮮明的攝影藝術作品,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冰雪文化。
希望并相信會有更多的藝術家,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以技藝精湛的藝術作品豐富冰雪文化內涵,講好冰雪故事,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王俊杰致歡迎辭。
項目負責人、吉林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院長梁巖主持開幕式。
《“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將以宣傳中華燦爛文明和優秀冰雪文化為己任,展示中國風格與中國精神風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傳遞出冰雪運動超越自我、奮力拼搏的精神,為2022北京冬奧會擂鼓助威。
嘉賓參觀《“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
希望借此次《“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舉辦的契機,積極聽取各位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不斷提升吉藝數字藝術的研究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能力,不斷為我國冰雪文化繁榮興盛做出更大的貢獻。相信今天北京的這場科幻瑞雪還將隨著冬奧會的到來,綻放更美的雪花。
群賢共話 探融合未來
開幕式后,《“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北京站專題研討會在北京筑中美術館會議室召開。與會專家對《“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全國巡展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數字攝影作品中技術和藝術的融合與發展進行了具有前瞻性的研討。
吉林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副院長徐強主持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通過聚集數字媒體業界及學界人才,共同建立國內數字攝影創作的交流研討平臺,推進理論研討與藝術實踐的創新結合,推動中國數字媒體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
助力冬奧 展冰雪風采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以弘揚冰雪文化為重任,依托現代科技新手段,歷時兩年,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取材,大范圍展示中國的多樣態雪景和人文景致。
來自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的領導和結項評審專家對項目的實施,藝術水準的把控,傳達冰雪文化精神內涵的準確性予以高度評價。同時,本次展出作品的藝術性得到現場嘉賓的高度贊許,使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添冰雪風采。
今年五月,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正式將《“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納入北京2022年冬奧會系列文化活動,通過展覽將中國冰雪文化和冰雪運動相融合,帶動全國范圍內對于冰雪文化的學術探討及藝術創作,向世界傳播、推廣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
以獨特的視角捕捉冰雪奧運的精彩瞬間;以堅定的腳步追逐奧運夢想;以昂揚的姿態鑄就具有中國特色的冰雪文化。
《“幻雪”數字攝影作品展》北京站展覽將持續至6月9日,吉藝誠摯歡迎廣大攝影愛好者和數字媒體藝術愛好者前來,感受冰雪藝術,傳承傳統文化。
展覽現場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