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網、人民視頻組織攝影專家和報社編輯對當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照片進行認真評選。最終,2版《古楊梅 釀新酒》、7版的《點亮“夜經濟”》、11版的《溜索法官》入選今天的“推薦精品”,并作為本周(7月8日至7月14日)的候選作品,將參評7月14日舉行的第28期“人民日報收藏攝影作品”評選。
古楊梅 釀新酒
(人民日報 2019年7月9日2 版)
楊春林(左) 和工作人員在查看楊梅酒質量。
村里的山洞被打造成游覽觀光的酒窖。
當選村支書、保護古楊梅林、帶領村民開酒廠,浙江臺州仙居縣湫山鄉楊岸村的楊春林,辭職返鄉創業,至今已有12個年頭。仙居素有“楊梅之都”雅稱,楊岸村山頭生長著大片古楊梅林,樹齡都達百年以上。如今,山腳下的楊梅酒銷路漸漸打開,銷售額5年內翻了15倍,不僅帶動了楊梅種植大戶的積極性,還吸納村民就業。隨著電商發展,楊春林準備和返鄉大學生一起再創業,擴大楊梅產業鏈,上線楊梅罐頭、楊梅糖等新產品。鄭海鵬 攝(影像中國)
點亮“夜經濟”
(人民日報 2019年7月9日 7 版)
夏季的夜晚,是消費活躍的時間檔,吃夜宵、逛商場、看電影……近年來,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燈光夜市轉變為包括“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圖為近日,云南西雙版納景洪市告莊夜市燈火通明。李程光攝(影像中國)
溜索法官
( 人民日報 2019年7月9日 11 版)
法庭工作人員乘坐溜索過河。
回龍村一村民的兒子和兒媳鬧離婚。7月4日,劉鄧(右一)帶領工作人員入戶開展巡回審判。
重慶市奉節縣興隆鎮距離縣城70多公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奉節縣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坐落于此。法庭工作人員經常需要通過溜索過河,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
法庭庭長劉鄧介紹,興隆鎮回龍村正在修建一座新橋,修成后,進村就方便多了。不過,當地仍將保留溜索,法庭會讓每年新進的工作人員體驗溜索法官的艱辛,傳承為民情懷。
劉新吾 羅 嘉 攝影報道(人民視覺)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