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 OPPO SEE BEYOND?視界之外影像展在上海長寧來福士鐘樓正式揭幕。影展甄選了OPPO影像創作大賽的數萬幅優秀作品,融合來自30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把更多影像故事,傳遞給更多人。也為每個影像愛好者,帶來表達和展示自我的平臺。
“視界之外”是OPPO本屆影像創作大賽的主題,也是留給所有創作者的一個開放性的命題。按動快門的剎那,瞬間捕捉的早已突破視覺所及,包羅萬象千生,充滿著未知與想象。OPPO SEE BEYOND?視界之外影像展將每一種可能化為具象可觸摸的影像作品,帶領觀者探索你我的大千“視界”。
【解密五大展區,重構影像視界之外】
此次影展一共分為五大展區,分別是色度之外、知覺之上、情緒之間、觀念之現和發現之眼,從直觀的知覺感受到終極的意義探索,以沉浸式的方式對影像作品進行重構和呈現。
「色度之外」展區
視界之外,是突破。在視界維度中,色彩是我們直觀視覺最“濃墨重彩”的部分,通過影像的色彩,體會拍攝者當下的情緒表達,在視知覺的光線波長里探尋無盡的“視界”。
「知覺之上」展區
視界之外,是故事。跟隨非視覺攝影師蔡聰的作品《了不起的盲人朋友們》,感受羸弱視線下用鏡頭勾勒出的視障人群的生活瞬間。隨著他的腳步,去觸摸,去嗅聞,去聆聽和暢飲他們的故事,發現微暗中卻燦爛的笑臉,觸碰到更多關于生命的真實。
「情緒之間」展區
視界之外,是情感。不論是體育課上的嬉戲打鬧瞬間,還是靜默黑白空間里充滿力量的樂手,藍天下走入棋局的過路人。抓起手機,拍攝照片的一瞬,對眼前的人、事、物注入情感的定格,能調動我們的記憶與感情與人性,講述一個個讓人似曾相識的故事。
「觀念之現」展區
視界之外,是精神。在事物“之外”的探尋,是充滿奇跡的。而其中最神奇的力量,是我們逐漸踏出原有格局,顛覆自己關于視覺的所有觀念,就像大腦“糾正”我們眼睛最初捕獲的顛倒影像。
「發現之眼」展區
視界之外,是延續。此次,OPPO影像學院特別組織大賽獲獎者前往甘肅張掖。用OPPO Reno記錄千年后,回鶻人建立的王國,他們仍在駝背和山尖上延續著過往的語言、儀式與生存方式。甘肅省張掖市這個“未被看見的世界“被優秀參賽者用年輕和影像將其描繪。
視界之外,是世界,是鏡頭背后的每個人用影像捕捉記錄的小宇宙。正如OPPO此次對大賽主題所想——視界之外,是世界。影像不僅是瞬時真實,還是拍攝者的自我表達,也是觀賞者的自我投射。你看到的,永遠不是全部。得益于手機日益進化的影像技術,我們得以在今天隨時隨地探索生之奧妙,心之無限。是謂,視界之外。
【大咖面對面切磋 指導探索視界之外】
當視覺缺席,如何讓思想被看見?非視覺攝影師蔡聰在現場讓觀者更多地用內心感受,閉上眼睛反而能“看見“更多。他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用OPPO手機創作的《了不起的盲人朋友們》,質樸而真實的故事,指引大家拋棄視覺的刺激,更多的往內心走,感受自己的視界之外。同時,他也帶來了非視覺攝影的體驗。許多觀眾嘗試閉上眼睛,在黑暗中尋回心靈的真實感受,回歸影像的本質,用心拍下一幅非視覺作品。
非視覺攝影師蔡聰
“我們視障人群雖然失去了視力,但是我們并沒有失去感知這個世界的能力,只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而已。而手機鏡頭,就是我的眼睛。拿起它的那一刻,我又多了一個表達、創作和記錄生活里珍貴瞬間的窗口。”非視覺攝影師蔡聰分享道。
關于視界之外的探索遠不止于展覽一種方式,為了讓攝影愛好者更深入的走進影像的“視界之外”,一同探索影像文化與未來,每天都有一場精彩紛呈的影像沙龍在影展上舉行。
攝影是,沉默如謎的音符。17日,攝影家和攝影藝術家黎曉亮、知名出版人馮楚軒和跨界藝術家張亞東面對面交流,一起用思考探索影像背后的社會文化內涵。
“對于我來說,我是攝影愛好者,但是我覺得人人都可以有表達的權利。手機就是給大家提供這樣一個可能性。”——張亞東
“拍照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它就是感受到生活的某個畫面,或者被細節打動,就用取景框來截取這些片段。 手機讓拍照和分享變得更簡單。”——黎曉亮
“現在是影像非常好的時代。就像每一代人都受惠于上一代人的啟發,每一代人終將舉起薪火。對于影像來說,這種延續也是非常重要的。”——馮楚軒
18日,OPPO影像學院旅拍專場將攜手大賽獲獎選手分享年輕路上“未被看見的世界”,將甘肅張掖那些珍貴而遙遠的情感記錄下來,匯聚于此,呈現一個鮮活的影像世界。
OPPO鼓勵年輕人用影像進行自由的自我表達,并提供好產品更好的幫助大家創作。無論是創作基金、影像學院還是影像展,OPPO都致力為全球手機用戶搭建一個專業、開放的影像創作平臺,為新時代手機影像的發展注入活力,鼓勵更多人投入影像創作中來,打開了視界之外的無限可能。
攝影不只是專業攝影師的領域,絕大多數的平凡人也可以用影像創作,記錄與表達自己。讓我們都不約而同的拿起手機,隨時隨地的去創作吧!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