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網、人民視頻組織攝影專家和報社編輯對當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照片進行認真評選。最終,4版《各地開展多彩活動喜迎佳節 月圓人團圓 家國情更濃足》的配圖(作者李昕)、7版的《趕海人》、14版的《圖片報道》入選今天的“推薦精品”,并作為本周(9月9日至9月15日 )的候選作品,將參評9月15日舉行的第37期“人民日報收藏攝影作品”評選。
各地開展多彩活動喜迎佳節
月圓人團圓 家國情更濃(禮贊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
人民日報記者 鄭海鷗
(人民日報 2019年09月12日 4 版)
9月10日,河北保定蓮池區西高莊村村民齊聚村文體廣場,喜迎中秋和國慶的到來。李 昕攝(人民視覺)
月圓人團圓,中國人有著強烈的團圓意識,從渴望家的團圓、家人團聚,到祝福國家富強、民族團結,這種情感與中秋節始終相伴。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秋將至,各地紛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通過展覽、朗誦、合唱、聯歡會等形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對祖國的熱愛,展現了濃濃的家國情懷。
在河北省滄州市舉辦的“奮進新時代,闊步新征程——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公私藏革命文獻邀請展”上,民間珍藏的150余件珍貴革命文獻吸引觀眾停下腳步,其中多部早期版本的《共產黨宣言》及新中國成立前的珍貴革命文獻,穿越歷史的風云,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9月11日,由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委宣傳部、高陵區委文明辦等主辦的“我和我的祖國”暨“我們的節日·中秋”詩歌朗誦會舉辦。小學生、退休干部、農民、教師、自由職業者等紛紛登臺,通過深情朗誦《我和我的祖國》《靜夜思》等篇目,抒發對家國團圓、祖國繁榮的深切祝福。
一封紅色家書蘊藏著滾燙的愛國情懷、彰顯不屈的民族氣節,安徽省淮北市礦山集街道辦事處組織開展的“誦紅色家書、育家國情懷”主題朗誦活動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9月5日起,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的“初心別樣紅·愛國情更濃”合唱大賽開展得如火如荼。各個合唱隊都下足了功夫,不少隊伍設計了獨特的表演方式,將詩朗誦、舞蹈等表演與合唱融合在一起,《讓我們蕩起雙槳》《保衛黃河》等一曲曲經典歌曲,感染了在場觀眾,“新中國70年砥礪奮進,一切成績都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參賽者說。
明月千里寄相思。9月9日晚, 2019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兩岸同胞手拉手中秋聯歡晚會舉辦,一首首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的無上榮光和自豪。晚會在一曲《相親相愛》大合唱中圓滿結束,臺商代表激動地說,“兩岸一家親,同胞手足情,我們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四川省眉山市是蘇軾的家鄉,2019“最憶東坡月·幸福丹棱情——‘我們的節日·中秋’”文藝晚會于9月11日在眉山市丹棱縣舉行,整場演出分為《歷史追溯 艱苦奮斗》《幸福家園 自強不息》《激情奮進 追求卓越》三個篇章,舞蹈、民樂演奏、詩歌朗誦、演唱等節目次第登場,觀眾紛紛表示,一定要努力奮斗,不斷追夢、圓夢。
趕海人
( 人民日報 2019年9月12日7版)
近日,趕海人在采拾泥螺。山東東營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推進“海上糧倉”建設,全市漁業增養面積達170多萬畝,進入泥螺豐產期,每天都有大批趕海人采拾泥螺。肖家鑫 文 畢萬壽 攝 (影像中國)
圖片報道
(人民日報 2019年9月12日 14 版)
9月9日,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胡家營鎮焦園村三組農民鄧奇明將剛收獲的玉米背回家中晾曬。他今年種了12畝政府倡導的惠民302新品種玉米,畝產由原來的300多公斤增加到500多公斤。鄖陽區把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和農業新科技送到農家,助農增產增收。吳成林 攝(影像中國)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