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展覽 | “時代光影?致敬母親”影像巡展作品選登

        分享:

        “時代光影?致敬母親”影像巡展是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之一。項目梳理了近百年來以“母親”為標簽之一的中國女性在時代變遷中的角色與形象演變,聚焦建國后中國女性(母親)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感人瞬間,以在全國范圍內舉辦公益性巡回展覽的方式,引導觀賞者重溫革命歷程、追溯發展道路、共鳴和諧生活,以此作為向新中國七十華誕最誠摯的獻禮。


        海報1.jpg


        本次展覽分為

        “影像誕生之初的母親”、

        “母親的乳汁,滋養了中國革命”、

        “母親走出家門,建設新中國”、

        “改革開放,母親走進新時代”、

        “特邀作品單元”、

        “獨立視覺單元”


        展出知名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拍攝的作品及珍貴的歷史老照片共計300幅,向觀眾呈現“母親”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精神面貌和不屈的靈魂。


        前 言

        海報2.jpg

        “母親”——這是一個天然就帶有溫度的稱呼,它是溫暖的懷抱,是倦鳥的茂林,也是危險來襲時奮不顧身的血肉。影像藝術誕生不過百余年,無數攝影家將鏡頭對準不同母親的身影,這讓我們可以在重溫歷史的同時關照當下,也在凝固記憶的瞬間得以捕捉情感、品味精神。

        從齊魯大地出發,我們在影像的世界里探尋“母親”這個概念的底色。

        她是素色的。是老照片里家族合影中的一處角落,是婦女解放進程中不屈的抗爭,是剪短了的頭發和越來越清明的眼神,是放開的小腳和逐漸從幕后走到臺前的堅定步伐。

        她是紅色的。是在中國革命的特殊時期里,用鮮血凝結成乳汁,哺育自己的兒女,也哺育革命后代、烈士遺孤甚至八路軍傷員,是“沂蒙紅嫂”和“膠東乳娘”,也是戰火紛飛中,不同地域里,相同的堅毅面龐。

        她是藍色的。是像天空一樣廣袤的包容和大海一樣深沉的博愛,用敬老孝親的堅持、撫育子女的細致、勤儉持家的堅韌,訴說為人母、為人女、為人媳的親情眷顧與蕙質蘭心。

        她是彩色的。是新時代色彩斑斕的世界里,終生學習的奮進身影、參政議政的審慎立場、科學教子的共同成長、健康生活的不懈追求,是用她們的肩膀,挑起無數小家的“中國夢”。

        她們,從歷史中走來。

        她們,從這里走向未來。



        第一章:影像誕生之初的“母親”

        攝影技術在19世紀40年代傳入中國,改變了中國人的視覺觀看方式。作為舶來品曾飽受非議,尤其在女性影像的呈現方面,禮教與迷信都成為女性影像大眾化的桎梏。例如1905年3月3日《申報》曾刊發一則照相館的廣告:“如果你有女兒,我們嚴格遵守男女授受不親的禮節,由女攝影師拍攝。”而到了20世紀20-30年代,伴隨機器大工業時代的來臨、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女性作為主體形象登上大眾輿論的頂峰,如《新青年》雜志就曾開辟“女子問題”專欄,聚焦女性教育、人格、性別平等問題。

        在本單元中,這些來自20世紀初的老照片,為我們勾勒出了那個年代“母親”形象的變遷。從“家庭、生育、母以子貴”的關鍵詞,到越來越多的年輕母親走出家門、走進鏡頭,漸漸,她們不僅是孩童成長蒙學的啟迪者,還是社會生活中的女學生、女職員、女運動員……對女性職業的呈現是女性社會性別角色的建構過程。或者也可以說,因為有了攝影技術,中國“母親”走向更大世界的步伐,得以被記錄。


        1帶孩子的少婦。1880年攝于香港。金伯宏供圖。(原載《老照片》第17輯).jpg

        《帶孩子的少婦》原載《老照片》第17輯  

        攝于1880年的這幅小像,母親面龐寧靜、慈愛,已屬難得,也呈現了清末殷實之家女性服飾之美。1880年攝于香港。金伯宏供圖 


        2閨秀時期的張仁會(左二,張之洞的幺女)和七兄張仁樂的夫人合影。拍照年代不詳。劉碧瑞供圖。(原載《老照片》第93輯).jpg

        《家庭合影》原載《老照片》第93輯 

        閨秀時期的張仁會(左二,張之洞的幺女)和七兄張仁樂的夫人合影。拍照年代不詳。劉碧瑞供圖 


        3.山東膠東的一個農民家庭。攝于20年代。(原載《老照片》第12輯).jpg

        《膠東的一個農民家庭》原載《老照片》第12輯  

        這幅作品攝于1920年代,記錄了山東膠東一個農民家庭的合影群像,由一名到煙臺的外國傳教士所拍。


        5.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一位年輕的幼教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草坪上做游戲。秦風供圖。(原載《老照片》第6輯).jpg

        《做游戲》原載《老照片》第6輯  

        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一位年輕的幼教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草坪上做游戲。秦風供圖。


        7.1936年,江蘇鎮江民眾教育館的宣傳櫥窗前,一位母親正在給兩個女童講解。吳寅伯攝。(原載《老照片》第12輯).jpg

        1936年,江蘇鎮江民眾教育館的宣傳櫥窗前,一位母親正在給兩個女童講解。吳寅伯 攝,原載《老照片》第12輯 


        4.1921年8月,重慶女二師部分女學生剪發后合影留念。自左至右:張鴻書、喻孝權、喻德權、晚熟昆、鐘復光、劉遵義、肖瑩。(原載《老照片》第5輯).jpg

        《重慶女二師部分女學生剪發后合影留念》原載《老照片》第5輯

        這幅作品拍攝于1921年8月。重慶女二師部分女學生剪發后合影留念。自左至右:張鴻書、喻孝權、喻德權、晚熟昆、鐘復光、劉遵義、肖瑩。剪發是民國女性的一大革命。“烏絲剪去免梳妝,綠發尚留三寸長。”辛亥革命后,追求簡約、方便、利落的短發樣式成為女性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的外在表征,也成為民國女性尋求自我解放和追求個性美的意識和行為。


        第二章:母親的乳汁,滋養了中國革命

        革命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凝結,也是今日中國堅定發展方向、集聚發展力量的信念源泉。在孕育了儒家文化的齊魯大地,有一群特殊的母親,她們誕生在中國革命的特殊時期,不僅哺育自己的孩子,還哺育了革命后代、烈士遺孤甚至八路軍傷員。她們就是:沂蒙紅嫂和膠東乳娘。

        回首沂蒙革命史,堪稱是一部厚重輝煌的壯闊畫卷。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們,把最后一尺布做軍裝,把最后一口糧作軍糧,把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她們,是用自己的血淚,書寫了中國革命的無私壯歌!

        正是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了“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于勝利、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而這,也是華夏大地上萬千革命母親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視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于是,我們循著革命的烽火,在寶貴的影像中回憶今天盛世中華的來處。

        透過母親的血淚與乳汁,凝視圖片里模糊卻堅定的容顏,我們向所有平凡卻偉大的母親們,致敬!


        8沂蒙母親王換于.jpg

        “沂蒙母親”王換于 申照亮 提供


        11.沂蒙六姐妹.jpg

        沂蒙六姐妹群像  沂蒙黨性教育基地提供


        12膠東育兒所.jpg

        膠東育兒所全體合影。 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乳山教學管理辦公室  提供 


        13、乳兒吃飯場景.jpg

        膠東育兒所孩子就餐。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乳山教學管理辦公室  提供 

        乳娘宮云英 梁軍提供

        健在乳娘-王月芝 梁軍提供


        第三章:母親走出家門,建設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把徹底解放婦女,充分發揮婦女在新中國建設中的作用擺到了重要位置。1950年,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基本法即為《婚姻法》,它確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的婚姻制度,打破了幾千年來以夫權為中心的封建婚姻制度對婦女的壓迫。隨著第一位女拖拉機手、第一批女火車司機、第一批女飛行員等眾多“女性第一”的出現,婦女開始走向各行各業,在經濟獨立的同時改善了家庭地位、更好地貢獻家庭和貢獻社會。

        也是在計劃經濟時期,按照“家國同構”的戰略思路,為將婦女從家庭中解放出來、全面參與社會主義建設,政府為家庭提供多樣化的公共服務。如政府、單位、集體相互聯手,建立哺乳室、托兒所、幼兒園等,推動家務勞動社會化。因此,這一時期的“母親”身份被集體弱化,影像記錄中的母親更多是出現在集體勞動中或有知識有技術的新型崗位上,而越來越多“不愛紅裝愛武裝”的“鐵姑娘”形象也通過影像作品的宣傳逐漸深入人心。到1976年以后,攝影創作內容已基本覆蓋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記錄了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歷程,“母親”的形象也越來越立體、豐滿。


        1574144725819801.jpg

        推車能手趙得云

        《山東畫報》1958年第12期  張存勲  王兆相 攝 


        《女拖拉機手》 山東畫報社圖片庫 鄒本東  攝 

        壽光羊口鎮的女拖拉機手,見證了新中國的農機發展歷程。


        軍墾母親


        第四章:改革開放,母親走進新時代

        改革開放,我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億萬婦女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開拓創新的勇氣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在經濟、政治、精神文明建設中獲得更加多元的身份,建功立業,盡展風采。

        與此同時,伴隨解放思想的號角吹響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母親開始審視自身、回歸母性、眷顧家庭。因此,大眾傳媒中,關注婦女需求和關切母愛主題的內容越來越多,獨立、自強、有擔當的母親形象也越來越多。80年代以后,伴隨彩色照片的出現,攝影創作也越發回歸藝術本身,母親形象在攝影師的鏡頭下更具有藝術性,母親的多彩生活得以關照。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順應全體人民過上家庭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從國家治理層面將家庭建設提升到新的高度,明確指出家庭建設對促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性,母親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受到高度關注。母親,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小我”,而是逐漸成為反哺社會、惠及他人的大愛源頭。中國故事“女主角們”的形象,正日益變得飽滿、立體、多維。


        《駕機飛上藍天的山東姑娘們》

        《山東畫報》1983年第8期,甘玉明、徐殿龍、譚先德 攝

        1983年,陽春三月,地處北國的空軍某航校機場依然白雪皚皚。藍天之上,架架銀色飛機正在白云間翱翔。駕機者就是我國第五批女飛行學員中的山東姑娘。


        《職工夜校》 李霞 攝《山東畫報》1989年第4期 

        改革帶來的競爭機制讓更多女性產生了緊迫感。這是1989年在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職工夜校拍攝的鏡頭,其中許多年輕的媽媽暫時告別家中年幼的孩子,來到這里如饑似渴地學習。黑板上,有她們錯過的青春,和不愿再錯過的知識。


        1983年4月,淄博列車段乘務員出乘之前,孩子難舍難分。王志剛 攝


        《照相》吳正中 攝


        《渴望》 孫娟 攝

        2018年8月15日,山東臨沂書城,一位現代沂蒙女性利用孩子熟睡的時機,在如饑似渴、聚精會神地讀書。網絡時代,認真閱讀的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苦練》姜莎莎 攝

        2018年春節,國家健美隊隊員在臨沂集訓。新時期,伴隨國家進步與生活質量的提高,女性的“美”呈現出多姿多彩又動人心弦的力量。


        《最美孕期》專題 之一吳明濤 攝

        《媽媽的舞蹈人生》專題 之一 郝鑫誠 攝

        第五章:特邀作品單元

        無數個普通的母親,組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一道最溫婉可親、質樸踏實的風景線。

        在本單元中,數位知名攝影家拿起手中的相機,在光影中捕捉“母親”靈魂深處的美——那是布滿皺紋的臉,是粗糙裂縫的手,是閑不住的身影,也是盛世歡歌中越來越充實、睿智的銀發笑顏。

        家園安寧、市井繁榮、身體健康、兒女繞膝……日子越過越好!

        這是她們的夢,也是這個古老國度偉大復興的夢。


          《艱辛的哺育》解海龍  攝 《山東畫報》1990年第4期



        《中國母親》專題之一  侯賀良 攝


        《母親》專題之一 谷永威 攝


        《土窯、家園》系列之一 李懷峰  攝

        拾麥穗的娘就像矗立在田地里的一尊雕像。 焦波 攝 1998

        “娘,你還下地啊?”

        “去,人活著不干活干啥!”



        《百年好合》專題之一寧舟浩 攝


        第六章:獨立視覺單元

        母親的臉龐,鐫刻著時間的痕跡。當兒女成長到懂得攝影的年紀,可還記得母親年輕時的容顏?

        我們是從一幀幀圖片里,想起少時的自己、年輕的母親、小家的路途、國家的進步。

        “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家庭建設,他指出,我們要“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

        是的,家庭和睦、親人相愛、下一代健康成長、老年人老有所養……今天的中國,千千萬萬家庭正匯聚起鑄就幸福夢、建功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本單元中,就讓我們走進許多普通卻也不普通的家庭,聚焦尋常卻也不尋常的瞬間,一起回憶時光深處母親的模樣,感念“國”與“家”的“愛”。


        《獻給母親的歌》李軍 攝 

        2019年2月19日,濱州市老干部活動中心組織舉辦“我們的節日·元宵節”猜燈謎活動,200多名老干部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快閃”表演,他們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獻禮新中國70周年華誕。

         

        《祖國,媽媽》專題之一 李攀 攝

        小時候,我問媽媽:什么是“祖國”?

        媽媽說:“祖國”,就是很多很多人的“媽媽”,很多很多人的“家”。


        后  記

        感謝影像這種形式,在還來得及的時候,為我們記錄下每一張平凡面孔背后動人的故事。

        在籌備這次攝影展的過程中,我們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上千張圖片,它們無一不是用真摯的情懷銘記著時代變遷中的幀幀細節;我們也和攝影家一起跋山涉水,尋找那些還健在的身影,含著淚,聽她們講那過去的故事;我們來到鄉村、走進學校、駐足社區……在“致敬母親”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人民萬歲”的要義!

        我們要把最深沉的敬意獻給她們:是她們,用乳汁滋養了中國革命;是她們,用雙手建設出美好家園;是她們,把“愛”從小家播撒到大家。

        我們也要把最深沉的愛獻給她:是她,張開手臂護我們和平安寧;是她,步伐堅毅帶我們闊步前行;是她,挺直腰背告訴我們什么叫做堅定無畏!

        她們,是我們的來處。

        我們,是她的希望。

        致敬母親!

        致敬祖國!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jizzjizz少妇|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女子高潮不断爆白浆|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一级毛片免观看|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