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網、人民視頻組織攝影專家和報社編輯對當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照片進行認真評選。最終,7版《船民上岸 幸福揚帆》(欄目:70年,共同走過·大國小)配文之一(作者劉軍),10版《國家濕地公園 天光云影入畫來》(作者 汪利群)入選今天的“推薦精品”,并作為本周(11月11日至11月17日)的候選作品,將參評11月17日舉行的第46期“人民日報收藏攝影作品”評選。
船民上岸 幸福揚帆(70年,共同走過·大國小家)
人民日報記者 劉曉宇
(人民日報 2019年11月14日7 版)
2018年11月,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灘涂上,漁民駕著小船將布網高高掛起。劉 軍 攝(影像中國)
1984年深秋的一天,攝影記者夏念長到福建省寧德地區(今寧德市)霞浦縣官井洋灘涂拍攝魚汛。自小生活在小漁村的林阿柱,從來沒有見過照相機,一看到岸上有人拿著這么個“稀罕物”,吃力地將船靠岸,讓自己的4個孩子滿足一下好奇心。
當時,林阿柱家里的境況令夏念長吃驚:小船破舊不堪,4個小孩站在船頭,身上披掛著像海帶一樣的布條,幾張漁網便是他們全部的家當。
一晃35年過去,當年立在船頭的8歲小女孩,小名林阿妹,現已成為霞浦縣溪南鎮的海產養殖專業戶,擁有70多箱近300萬條大黃魚苗的她,笑容燦爛:“我們全家早就上岸定居了,現在生活‘押厚’(閩東方言,意為‘很好’)!”
20多年前,寧德市啟動船民搬遷上岸的“造福工程”,包括霞浦在內的寧德五縣市共2.3萬船民上岸定居。林阿柱一家也住進了統一規劃建造的漁民新家,在喬遷的當天,林阿柱特意請了照相師傅,一家人站在嶄新的紅色磚房前,面對鏡頭,笑臉盈盈。之后,林阿柱的兒子林財明、女兒林阿妹先后自力更生,開始了漁業養殖,告別了不定期捕撈作業。
從去年開始,寧德市開啟了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過去污染嚴重的泡沫浮箱,統一免費換成了塑膠環保浮箱。“污染少了,水就好了,我的魚就更肥,能賣更多錢了!”對于未來,林阿妹信心十足。
國家濕地公園 天光云影入畫來
( 人民日報 2019年11月14日 10 版)
近日,湖北省羅田縣天堂湖國家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地景色迷人,吸引大批游客前來。
羅田縣境內有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堂湖國家濕地公園等多類自然保護地。近年來,圍繞鄉村振興,羅田縣大力實施精準滅荒、通道綠化、城鎮綠化、鄉村綠化等重點工程,將造林綠化從增綠向造景轉變,促進了林業產業與生態文明、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汪利群 攝(人民視覺)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