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古絲綢之路,深入新疆南戈壁無人區是一件十分艱險的事,南戈壁位于新疆最干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大陸性氣候最強烈的地區之一。這里地貌呈風蝕剝蝕形態,干涸龜裂的河道、遍地的沙礫和碎石,沒有信號沒有人煙,充滿挑戰的環境向人們講述著自然的本真,但那里的蒼茫壯闊之美同時令無數狂熱攝影者難以抗拒。
11月20日,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組織的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54名攝影發燒友,探秘哈密南戈壁無人區,穿行于南戈壁紅柳溝,記錄充滿神秘色彩的魔鬼城,堅持追尋古絲綢之路,不畏險途一路創作?!”诌@份堅持,企攝協始終將“一帶一路”作為攝影創作的重大課題。幾年來堅定地行走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足跡遍布幾十個國家,并先后2次深入阿爾金山腹地。此次在沒有任何信號,無任何生命跡象的南戈壁無人區,陷入沙漠,目睹野駱駝遺骨,克服重重困難,只為探尋古絲綢之路的神奇之美。
創作團成員走過沙地,被古絲路的魅力所吸引一不留神就在沙地中翻滾。
秉持這份堅持,企攝協始終將團結會員共攀藝術高峰作為凝聚奮斗新時代的精神力量。此次穿越活動,有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五十四名攝影發燒友。攝影創作團披星帶月從烏市出發,前后10天穿越南戈壁無人區。在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琛、李學亮、線云強的指導下,在李學亮“亮點膠片藝術攝影工作室”“沙漠之狐"越野車及野外生存保障團隊保障下,一路奔襲600多公里。哈密南戈壁綺麗的風光讓團員忘我創作,收獲滿滿。
安寨扎營,創作團成員十分興奮的在野外帳篷前合影。
為順利進行攝影創作,夜晚集中進行補充電源,場面壯觀。
秉持這份堅持,以砥礪精品的專業精神,執著于膠片拍攝的獨特美感和味道。如今數碼單反快捷強大、PS等后期更是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但依然有一半團員選擇了膠片,堅信膠片即是永恒。
中國攝協副主席李學亮(左)與陳德高交流攝影技巧。
原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王金祥使用膠片相機創作中。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宋靖創作中。
夜幕降臨準備,停車準備宿營的創作團。
11月28日上午零下8度,創作團穿越新疆南戈壁小南湖出來,最終返回哈密市。圖為中國攝協副主席線云強(左)和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宋靖在協會旗幟上簽名留念。
膠片,更是王琛“一帶一路”攝影經歷的最好見證者,他多年堅持使用膠卷記錄 “一帶一路”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狀況。其中《飛越絲路·藝術同心》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個人攝影長卷”世界紀錄。迎著曙光前行,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企攝協(深圳)將繼續努力推動攝影創作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讓新時代的文藝百花園更加瑰麗多姿。
王琛走過陡峭崎嶇的碎石坡。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鑄造了千變萬化的壯美風光,也為拜訪者設置了重重障礙,王琛一行徒步走過陡峭崎嶇的碎石坡,尋找更美的風光。
企攝協(深圳)創作團八天奔馳新疆南戈壁,在零下10度左右,吃著天山巴里昆的羊肉,用膠片記錄一帶一路,留下終身難忘的創作回憶!圖為企攝協古絲路探險創作團成員合影留念(從左至右:王禮貴、王琛、祁靜濤、李靜、黃倩華、楊志英、線云強、李輝、龔新萍、宋靖、傅美秋、王巖、王金祥、張路林、胡暉、羅潔、曾昭虹、錢俊、鄭蒼尚、張新、畢賀、辛敏)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