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深圳市文聯
承辦:深圳攝影學會、羅湖區文化館
協辦:羅湖攝影學會
2019深圳黑白攝影年展——《顆粒?像素》2019年11月30日在東門思月書院舉辦了開幕式。展覽由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深圳攝影學會會長鐘國華主持,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文聯巡視員梁宇致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文聯主席李瑞琦宣布展覽開幕。
深圳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趙青,深圳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孫成毅,深圳市女攝影家協會主席鄭麗萍等2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
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00余幅,展期到12月12日。
《開滿野花的湖畔》 鐘國華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加舒布魯姆Ⅳ峰》 孫成毅 制作工藝:鉑金印相
《云崗石窟》 劉志敏 制作工藝:鉑金印相
《印度印相2》 林文格 制作工藝:鉑金印相
黑白攝影 通過內心看世界
穿越百年的歷史,攝影向我們走來。從發現小孔成像的奧秘開始,攝影術經歷了從濕法到干法,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碼的發展歷程。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攝影儼然從一門專業技術蛻變成為大眾共享的愛好。
今年是攝影術發明180周年,黑白照片是攝影術發明以來最原始的圖片形態。黑與白是代表世界的一種形式,它抽掉色彩,給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以充分發揮他們對于抽象事物的想象力。黑白攝影的真髓,是攝影者面對彩色世界用黑白灰的修辭效果和轉譯它的能力。彩色攝影是通過眼睛看世界,黑白攝影是通過內心看世界。
本次展覽以“顆粒·像素”為題,作品題材涵蓋風景、人文、人像、靜物等范疇,展現了40位攝影師個人化的觀察視角、拍攝思考和作品的制作方式。展出的100幅作品中,有用傳統銀鹽和鉑金印相等古法工藝制作,也有用數碼微噴打印呈現,攝影師借助黑白影像古樸、凝重的影調,來表達自我獨特的觀看方式。我們希望通過黑白攝影這種更具象征性、更富想象空間的表現形式,來共同探討數碼技術之后黑白攝影的發展趨勢,以及傳統制作工藝如何在新的環境下確認自身的價值。這對于我們重塑傳統攝影在數碼時代的基礎性認識以及探索攝影現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深圳,我們看到了黑白影像一些有趣趨勢——很多攝影師重新把那些古典的黑白技藝和他們的創意結合在一起,明膠銀鹽、鉑金印相等古老工藝散發著別樣的活力。與傳統膠片相比,數碼攝影同樣可以做到自由的駕馭黑白兩色和之間的明暗變化、黑白影調、黑白的視覺對象,完全獨立的黑白世界因為數碼技術的進步而成為可能。黑白攝影是當代多元攝影領域中一個獨立的攝影語言,它豐富和補充了色彩斑斕的數碼攝影世界。因此,黑白攝影的價值并不在于它被人們的想象所賦予的“專業效果”,而在于它內在的文化精神。
《喂羊的女尼》 白寶鯤 制作工藝:明膠銀鹽
《歡實》 鄭黎崗 制作工藝:明膠銀鹽
《門畫》 張聰勇 制作工藝:明膠銀鹽
《北國風光01》 張帆 制作工藝:明膠銀鹽
《自然的密碼》 徐莉 制作工藝:藍曬
《搬運工》 劉伯良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一匹馬》 廖俊鴻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擦肩而過》 鄭曉娥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背轉經筒的女人們》 彭濤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城市的身影》 許永浮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歐洲建筑2》 舒蔚萍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廢棄水泥廠 廠房》 梁超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粵港澳灣區大空港建設》 龔新萍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全面提升》 楊蓓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神泉漁港》 黃浩浩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挑蠔人》 葉偉紅 制作工藝:藝術微噴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