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選登|“東方詩意 黃山影像”——黃山攝影工作坊作品展

        分享:

        “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達人之所未達的明朝旅行家徐霞客行至蒼闊如黛的黃山,也不由贊嘆。中國黃山,作為東方山水的典范,在源遠的歷史中形成了取之不盡的意向和圖式,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和諧共生自然觀,也是中國人內心詩意的視覺外化。攝影術進入中國之后,黃山更成為萬眾矚目的聚焦對象,透過諸多名家的鏡頭,顯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景攝影的地標性價值。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攝影術誕生180周年。即將到來的2020年,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一年。在這辭舊迎新之際,由黃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東方詩意 黃山影像”主題大型攝影作品展在北京國家圖書館典籍博物館舉辦,甄選同名攝影工作坊(2016-2018)項目的優秀作品集中展出,是五大發展理念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和在黃山得以貫徹、推進的生動體現;是攝影產業在黃山成功落地和發展的具體成果;也是繼黃山開啟新中國風光攝影先河,于1962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新中國第一個風光專題攝影展覽“黃山風光攝影展”的延續和發展;更是以新時代的東方詩意攝影探索對歷史的回響、呼應和創新。

        攝影展依據攝影工作坊的主題,分為3個單元——“看山不是山”“行到水窮處”“桃花源里人家”,共同構成完整的影像表達,通過根植鄉土且充滿溫度的攝影作品,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彰顯影像的獨特價值和力量。

        將東方詩意景觀轉化為獨特的影像表達和視覺呈現,即是“東方詩意攝影”的核心理念。開啟“東方詩意 黃山影像”話題,以黃山的“東方詩意攝影”實踐為依托,提供具有創新性的理論思考和影像實踐案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詩意影像表達圖式,力圖建構基于地域影像實驗而又具有普遍意義的影像理論體系,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美學和東方哲學意蘊的詩意攝影新范式,是“東方詩意 黃山影像”攝影項目和作品展覽的愿景所在。


        【第一單元】

        見山不是山

        一座山在那里。一條江在那里。風雨相過,煙云往還,雖千年萬年,不曾稍有移易。人在江山之前,可望,可行,可游,可居。吟詠以詩, 圖繪以畫。攝影術發明之后,千人萬人面對江山成之以像。于是,無數的影像,經由各種媒介與渠道,充斥于我們眼前。江山還在那里。春風吹起,花兒開放,雨水落下,黃葉飄飄。江山與我們有什么關系?

        我們的著力點,在于持續地追問山水風景與個人的內在關系,突破有關自然風景的觀看慣性與高度程式化的視覺表達,以中國古代“山水”的時空美學理念,取代“風光”影像的簡單理解與呈現。在方法論的層面,尋求傳統視覺圖式與影像創作的多樣融合,尋求影像的內在詩意與個人化的境界與內涵。——劉樹勇

        這一次我們在山上能夠住那么多天,然后還趕上山上基本上所有的天氣面貌都遇到了,有太陽下的,有陰天,有云海,有雨,所以我覺得在這樣的自然界當中的一種體驗,可能對古人來說是一個很正常的,但是對我們來說非常難得,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一次修行,這種修行我覺得在當下這種社會,或者是這個時代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我們的時代是非常浮躁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能有一個短暫的時間,又回到古人的一個生活狀態去,非常難得。——洪磊


        鴻雨《深秀》

        金伊甸《黃山肖像》

        倪國華《迎客松》

        微信圖片_20191227110612.png

        曾澤鯤《黃山冊頁石筍矼》


        【第二單元】

        行到水窮處

        我們在黃山所做的三期“東方詩意”攝影工作坊,通過“山、水、人”的不同主題的實驗,完成了一次具有中國哲學美學意義的影像實踐和探索,也是一次探索重建中國美學哲學在攝影藝術中的主體性嘗試,可能對中國攝影界提供一個實驗文本,提供一個借鑒。而黃山作為重建中國影像美學的實驗室,這個意義也非同小可。——霍用靈

         

         攝影經常被提及的“決定性瞬間”這一概念,似乎已成為經典,但實際上攝影圖片是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是一個時間切片。這個時間切片有很多被觸發的可能性,我是這樣認為,快門的“咔嚓”聲,不是判斷一個什么樣的證據性的過去,或者是對未來的預判,就只是在表達呈現。但是我們因為有過這樣一個經典性的引導,把攝影作為證據性,類似科學刑偵一樣最大化了這個關系,這樣反而喪失了更多的可能性。——邵文歡


        陳韌《行到水窮處》.jpg

        陳韌《行到水窮處》

        劉暢《岸邊》.jpg

        劉暢《岸邊》

        沈蕊蘭《幽水》.png

        沈蕊蘭《幽水》

        汪敏捷 《記憶中的風景》.jpg

        汪敏捷 《記憶中的風景》

        汪遠強《新安江》.jpg

        汪遠強《新安江》

        蔚可任《觀樹》


        【第三單元】

        桃花源里人家

        黃山,或說廣義上的徽州這一帶,山水自然景觀與其它地方很不一樣,跟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審美傳統,詩畫傳統都有很久遠的關聯。魏晉以降,特別是宋、元開始,到明代已經很明顯了,可能與很多北方的文人和畫家逐漸南遷、隱居在這一帶有關系。他們以黃山作為一個自然范本,來表達中國人的審美理想、空間意識和詩文意識,形成了很多這樣的繪畫作品。所以,我們選擇拍攝黃山和新安江,借助中國古代繪畫的資源,詩文的資源,來探索如何以影像的方式進行詩意的表達。第三期工作坊拍一個村落,祁門的桃源村,在題材上和前兩期有差異性,雖然也是有關空間的影像描述,但偏重社會紀實,所謂的詩意體現在哪里?這個詩意的東西在視覺上怎么體現?等到了現場,大家把鏡頭對準桃源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在這些日常生活的場景里看到了一種內在的詩意,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原來它不是個問題。

        所謂的東方詩意,實際上就存在于這些村民世俗日常的生活里,就像海德格爾說的那樣,人是“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是生活本身就天然具足這種詩意,而不是像我們以前在影像表達中追求的那種視覺上云霧縹緲的詩意。——劉樹勇

            “東方詩意,黃山影像”攝影工作坊,從2016年到2018年,每年一期,每一期一個主題,第一期的主題是“山”,以黃山為拍攝對象;第二期的主題是“水”,以黃山市境內的新安江水域為拍攝對象;第三期的主題是“人”,以黃山市祁門縣一個山村——桃源村為拍攝對象。三期的主題構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即“山、水、人”,以此來探索基于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的影像實驗,探索詩意影像的可能性。我們希望以“山水攝影”這一具有中國傳統意味的概念替代庸常的“風光攝影”,回歸中國美學傳統,以影像的方式,重新觀照山水自然之美,重新發現鄉村的日常生活詩意,表達我們對建立新的中國影像美學的期望與自信。——霍用靈


        這次工作坊的攝影師以前也拍過很多鄉村祭祀的照片,這次拍的也是鄉村祭祀,應該說前后拍的照片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把這些照片放在“桃源村影像志”這個大框架里,你會發現照片好像不一樣了。為什么呢?因為以前沒有這個大的學術框架的統領,僅僅是個人興趣的單純記錄,缺了一點理性的東西,缺了一點結構性的整體把握。這個工作坊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們構建了這么一個整體框架結構,大家把各自的照片放在里頭,好像就跟變了個魔術似的,照片的價值和意義變得大不相同了,這就是結構的作用和意義。——袁東平

        “東方詩意”是從文化藝術根本的樣態上,提出的一個中國化的理念、中國文化的理念。西方藝術的傳統總體是由寫實構成的歷史,中國的藝術顯然是由寫意來形成自己的傳統。本來這兩大方向都非常偉大,但是鑒于中國從二十世紀初,由于國力的衰弱導致了中國的落后,在整個世界范圍內處于一種落后狀態。向西方全面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地把我們文化的傳統丟了,慢慢的遺失了。經過這些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發展,帶動國力的增長,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在文化上丟了很多東西。所以“東方詩意”的命題,是在探尋屬于我們文化內在本體性的內涵,在這個大背景下來追溯中國的文化傳統,這個意義顯而易見。

        我們說東方詩意在哪里?其實它就在徽州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桃源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是可感可觸的,是依然有活力真實地存在著的。中國人與土地的關系是文化傳統的淵源,桃源村在中國鄉村的類型中,是具有典型性的。從人居房舍的建筑,生產勞作方式的工具,直到四季生活的特色習俗,都能讓人感受到這些從遠久歲月中沉積下來的生活智慧,這些具體的生活細節里,無不流淌著桃源人繁衍棲息的精神詩意。——于德水


        公共事務-基層組織建設-曹曉東

        建筑-保極堂-寧周浩

        交通-交通工具-王兵

        教育-一個老師四個學生-倪國初

        景觀-桃源村外貌-倪國華

        器物-廚房用具-籍綠萍

        1577416794408754.jpg

        人物-徽州人-馬特

        生產-種水稻-汪遠強

        生活-婦女兒童-日越

        手工匠人-桃源墻畫藝人 -楊帆

        文化-徽州祠祭-鴻雨


        相關臨街

        “東方詩意 黃山影像”黃山攝影工作坊(2016-2018)作品展亮相北京國家圖書館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网址大全|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亚洲最大黄色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性猛交xx乱|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亚洲成AV人片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