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由《中國攝影家》雜志社、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山東重山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大涼山印記——梁勇攝影藝術展”在京開展。來自山東淄博、四川省昭覺縣、攝影界同行、媒體記者和各界朋友近200人云集于此,參加“大涼山印記——梁勇攝影藝術展”開幕式。
開幕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資深制片人、評論員陶躍慶主持。中國藝術硏究院副院長、硏究生院院長李樹峰,民族文化宮副主任們發延,原《解放軍畫報》社副社長、高級記者、著名戰地記者劉鐵生,中國女攝影家協會主席呂靜波,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副館長龔文龍,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副館長孔得喜,《中國攝影家》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兼主編陽麗君,山東重山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山東重山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哲,淄博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副主席、淄博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劉統愛,以及作者梁勇出席了開幕式。李樹峰為展覽撰寫了前言。
展覽從梁勇拍攝的上萬幅照片中精選出來80余幅(組)作品。本展大膽嘗試作品無標題的形式,將大涼山今昔圖片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讀者去品味其中的故事與內涵,不予先行程式化引導,意在激發觀眾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梁勇(右一)
2011年,梁勇懷著拍攝大美風光的憧憬,奔赴大涼山彝族自治州,一到那里,他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孩子們上不了學、吃不飽飯、沒衣服穿,人畜混居……這位血氣方剛的山東漢子、曾為英雄王杰部隊的一名老兵,心靈被猛烈地撞擊著!現實改變了他的創作軌跡,從醉心美景到觀照現實,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驅使著他去記錄那里,改變那里!
于是,有了之后梁勇自費10年21次孜孜不倦的大涼山創作之行。梁勇的足跡遍布大涼山4個縣上百個山寨,他艱辛跋涉,風餐露宿,冒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風險,記錄了大涼山彝族自治州從貧窮落后到如今舊貌換新顏的點點滴滴。那幅整面墻的作品展現的彝族男女老幼發自內心的笑臉,便是大涼山人民如今和樂風貌、幸福心聲的見證。
梁勇的代表作《渴望》,特寫了男孩出神的大眼睛,與解海龍的《大眼睛》有異曲同工之妙,反映出遠在大涼山的孩子們心中真切的渴望與期盼。
眾所周知,大涼山彝族自治州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充滿紅色印記,也是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的地方,充滿無數挑戰。梁勇將個人的藝術追求與國家的扶貧戰略、大涼山人民的命運融為一體,持之以恒,10年堅持在大涼山創作,以頑強的毅力奉獻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系列作品,有力地傳遞了大涼山的呼聲,實實在在地帶動了一批企業家和熱心公益的人士共同關注大涼山,改變大涼山。這種合力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力量。
圖片是無聲的藝術,民族文化宮正廳展出的80余幅(組)作品,靜靜地訴說著大涼山的今昔,照片背后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4月5日,關注大涼山發展,想要了解我國脫貧攻堅偉大成就并致力于研究此課題的朋友們,可以本展覽為一扇窗口,探究更為深廣的現實和藝術世界。
展覽獲得了山東省淄博市政府、淄博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淄博市廣播電視臺、淄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中共四川省昭覺縣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