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由世界攝影組織和保時捷聯合呈現,將于2021年9月23-26日重返上海展覽中心。致力于上海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的專業平臺Branding Shanghai作為特別協辦方,與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攜手打造獨具申城魅力的影像藝術文化盛會。
秉承著對“影像所能”的持續思考,博覽會不僅聚焦國際攝影和影像藝術前沿,更致力于不斷激活這一媒介與當下生活的緊密關聯。2021年,博覽會將首次推出“影映”單元,并以關鍵詞“Re”向后疫情時代的人類生活發出提問: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重啟連接與對話,又該如何進行更新與建設。
2021年3月,旨在為新興與實驗性畫廊提供展示平臺的“曝光獎”也已正式啟動。該獎項的最終獲勝方案,將在博覽會現場免費獲贈一個20平米的展位,用以呈現具有突破性的先鋒攝影創作。本屆“曝光獎”評審委員會由四位影像藝術行業內的領軍人物組成,她們分別是:曹丹(現代傳播集團文化藝術平臺Modern Art總裁,兼《藝術新聞/中文版》、《藝術界》、《生活》出版人);譚雪凝(香港M+博物館,副策展人);夏娃·西洛(Eve Schillo,洛杉磯郡立美術館,Wallis Annenberg攝影部,助理策展人);麗莎·斯普林格(Lisa Springer,V&A攝影部策展人)。
此外,攝影史學者、策展人何伊寧已確認成為2021年“洞見”版塊策展人,主題著眼技術與未來。2020年,在極為特殊的大環境下,博覽會策劃并發起了全新線上項目“點亮屏幕”,以及更加側重支持在地畫廊與機構的線下活動“上海影像周”。接下去,這些項目也將與博覽會歷年所推出的“洞見”、“焦點”、“對話”等精彩特展和公眾項目,構成充分而有效的補充,同時也讓更多有關影像藝術的活動融入城市肌理。
未來數月內,博覽會的內容還將不斷豐富。在此,博覽會要特別感謝保時捷多年來的大力支持。從2017年到2019年,保時捷作為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的聯合呈現伙伴,曾攜手多位蜚聲全球的攝影大師,如Christian Blanck、René Staud、Irene Kung、Anton Corbijn及Maxime Guyon等,透過獨特的藝術視角詮釋其歷久彌新的品牌魅力。2021年,保時捷迎來進入中國大陸二十周年紀念,其銳意創新,不斷進取的卓越理念也將繼續透過影像藝術的訴說傳遞和打動更多的人。
Branding Shanghai 自2017年開始,就一直以戰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助力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在過去幾年中,Branding Shanghai一方面圍繞“城市影像”進行主題挖掘與展覽策劃,進而引導公眾走進影像藝術,感受上海引力;另一方面,也積極借助博覽會所搭建的交流平臺,將上海本土藝術家的優秀力作輸送至國際舞臺。2017-2018年,作為第四、第五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Branding Shanghai 策劃呈現的“家·園”城市影像藝術展,就曾巡回至倫敦、舊金山等地;2018-2019年,雙方共同舉辦了第五屆、第六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的開幕式暨論壇;而在2019年,正是通過影像藝術博覽會和Branding Shanghai的共同努力,作為慶祝上海利物浦姐妹城市20周年的重要內容,“攜手同行”(PEER TO PEER)影像藝術巡回展,暨上海城市形象推廣活動在利物浦圣喬治大廳、開放之眼畫廊和上海攝影藝術中心順利舉辦開幕,此次展覽不僅呈現了包括來自上海的吳越、秦一峰等14位中英兩國新銳攝影藝術家的作品,更經由影像藝術向國際觀眾們展示了利物浦和上海的城市面貌和人文情懷。
作為亞太地區發現及收藏攝影與影像作品的上佳平臺,同時也作為上海這座視覺藝術之都的受益者與積極打造者,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在過去幾年中,不僅對上海及亞洲影像藝術市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更建立起了關于影像這一藝術媒介頗為權威且活躍的對話與交流。2019年,博覽會成功吸引三萬余名觀眾前來觀展,其中不乏諸多國際影像藝術專家、博物館和機構創辦人、策展人和收藏家,而來自亞洲、歐洲、北美等地區的50家上佳畫廊,千余件攝影、移動影像、錄像和混合媒體創作,也著實為觀眾奉上了一場屬于多元化新影像時代的視覺饕餮。
?第六影像藝術博覽會現場,2019。
?第六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曝光獎”獲獎者Noémie Goudal 及畫廊 Les Filles du Calvaire (巴黎)展區,2019。
?保時捷“致敬經典·致電未來”(Dream · Vision)影像之旅,第六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現場,2019。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