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蔡淵琦、陳珊、陳文怡、馮少武 、韓三四 、李佳昕 、李曉發、劉昱辰&羅睿、施亦琳、孫凡浠、王建東、王克勤、王仟旖、王偉戎、王雪平、吳揚、武雨墨、解舒暢、楊逸簫、曾婉遒、張晉銘、周潔欣、朱伊茗
主辦:
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
2021年6月5日 - 7月4日
開幕周:
2021年6月5日 - 6月6日
地點: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2號裙樓301
(從連接1號樓、2號樓之間的大平臺進入)
前言
文/肖瑞昀
2021“三影堂無界藝術展”,從近200位投稿作品中遴選出23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展出。我們在遴選過程中更多地從投稿作品的完成度、思考力、藝術性綜合考量作品,既堅持一定的學術標準和高度,同時希望尋找作為藝術家個體意識的多樣性,并力圖呈現更為包容多元的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作品包含攝影、視頻、裝置和繪畫等媒介,參展藝術家通過攝影及其他獲取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了多元的關注和表達。此次強調觀念的作品中,諸多作品反應出對攝影及其他藝術媒介可塑性的嘗試,如武雨墨提出對傳統攝影中視覺形象的挑戰,而陳珊、楊逸簫、劉昱辰&羅睿、王仟旖分別使用雕塑、繪畫等,在藝術語言的探索和創新上進行更多嘗試與表達;部分藝術家注重圖像自身的視覺語言,如王建東、馮少武、施亦琳、陳文怡、吳揚的作品,他們的拍攝圍繞著周遭的生活與自然環境;朱伊茗、韓三四則對于晨昏、夜間時刻有各自敏銳地感知和捕捉;孫凡浠、王雪平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女性視角,透過身體的拍攝,進行自我及親密關系的探索;王克勤 、解舒暢、李佳昕將情感帶入具體環境,拍攝項目關注家庭記憶,或是故鄉風景;張晉銘、李曉發把目光轉移至他人,關注更寬泛的群體和社會環境;蔡淵琦、王偉戎以項目研究方式展開創作,將攝影放入類型學、或進行以地方志為背景的田野調查行動;另有作品聚焦于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如周潔欣的創作結合星盤與傳統節氣、曾婉遒則將作品討論延伸至中國與西方哲學間的思辨。
三影堂廈門于2018年推出的公開征集“無界”展覽項目,迄今已系統呈現了21位藝術家的個展和1場群展。我們期待在該項目中更加不設“界”地呈現多元的藝術創作,并藉由此發現更多藝術創作者,為他們提供專業平臺展示作品;同時,通過這一項目聯結藝術愛好者,使“無界”成為一個廣闊的展示與交流平臺。
本次無界藝術展還邀請了兩位富有創作經驗的藝術家陳蕭伊、李舜舉辦分享會,他們的參與將為無界藝術展提供更多的藝術家觀點和創作支持。開幕期間也將圍繞展覽進行多場活動,力圖讓觀念和經驗形成流動,并期待參展藝術家未來有持續的作品產出,展現勃發的創造力。
蔡淵琦 作品,選自《a new sleep, full of dreams》系列” 1
曾婉遒 《與光同塵》 選自《客塵》 系列
陳珊1 選自《雕塑空間》系列
陳文怡作品,選自《生活中的小詩》系列1
馮少武 《自然》選自《接近距離》系列
韓三四作品,選自《對峙》 系列
解舒暢 云陽老縣城后坡2009 選自《朝花夕拾在云陽》 系列
李佳昕作品《龍》選自《淄河考》 系列
李曉發作品 27-1
劉昱辰&羅睿作品 《子宮》選自《童年洞穴和城市化進程之詩》系列
施亦琳作品 《Red》選自《Romantic Chaos》系列
孫凡浠 作品,選自《一處》系列
王建東作品,選自《生存表象》系列 1
王克勤 作品,選自《北園》系列” 1
王仟旖作品 選自《尋-入-觀》系列
王偉戎作品 選自《直到海水消逝》系列
王雪平作品, 選自《塵埃交匯之處》系列censored
吳揚 作品,選自《聽見呼吸》系列
武雨墨作品《 Prototype》 12 II
楊逸簫作品,選自《畫布如何留住陽光》
張晉銘作品,選自《青色迷霧》系列
周潔欣作品 選自《異人》系列
朱伊茗作品 選自《Among》系列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