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針對“飯圈”文化、“唯流量論”等不良現象和近期文藝界及娛樂圈集中出現的違法失德現象進行座談交流,表達了對堅決處置違法失德問題、治理不良粉絲文化亂象等涉及行風建設、行業引領等方面工作的共識和態度。座談會上,與會藝術家代表向全國文藝工作者發出《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會議現場。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會議現場。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主持會議。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講話。
部分參會藝術家代表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文聯榮委、中國影協顧問、國家一級導演丁蔭楠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劇協理事、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凱麗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音協副主席、全國青聯常委、國家一級演員雷佳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曲協快板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曲藝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李菁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舞協理事、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國家一級演員王亞彬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民協玉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鐵成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顧問、著名攝影家解海龍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書協副主席、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葉培貴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雜協副主席、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李寧魔術藝術學院院長李寧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視協理事、原八一電影制片廠導演隊隊長、中國視協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丁柳元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制協編劇工作委員會會長、中廣聯編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汪海林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主任張德祥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四個100全國“最美文藝志愿者”、國家一級演員、周恩來總理扮演者劉勁發言。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參加會議。
倡議書發布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青年演員周冬雨、杜江宣讀《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與會藝術家代表在《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上簽名。
8月24日,“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行。圖為與會藝術家代表簽名的《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
圖片 | 王渝、張寶瑞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