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作為我國首個聚焦“三農”發展的品牌展覽活動,將在9月23日農歷秋分,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在中華世紀壇展出。
本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以“觀察生活、關注現實”的紀實風格為主線,推出了真正走進鄉村、貼近農民的放映、講習等系列線下活動。2021年3月,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攝影講習活動在遼寧、浙江、山西、廣西、湖北等地的鄉村陸續展開,通過線下活動傳播影像文化,幫助農民作者提高攝影水平。農民攝影講習導師康泰森、史春、王攀、寧舟浩、楊偉光、趙亢等在活動中分享創作經驗,提供攝影指導,受到廣大農民攝影朋友的歡迎。
一幅幅影像跟隨時代變遷,記錄了中國農村的巨大變革,展示了“三農”工作的發展成果。以此向默默耕耘的農民朋友致敬!向廣大農民攝影人致敬!
展覽信息
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
展覽時間
9月23日-10月5日
展覽地點
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展廳
(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甲9號)
以下為部分攝影家感言:
希望更多從事農村工作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積極參與創作和展示,衷心希望廣大攝影人拿起相機投身到火熱的生活中,用我們的鏡頭記錄身邊的感人故事,聚焦生產生活、自然風貌、休閑旅游、網絡電商一系列農村的發展變化。——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李舸
有人曾經問我,這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情景是怎樣跑進你的取景框里的?你要知道這幾十年,我跑過多少天南地北的窮山僻壤,有多少時間與鄉里的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著名攝影家 解海龍
作為中國農村巨變的觀看者,我喜歡見到攫取現代農民靈魂、充滿時代氣息的農村影像。——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線云強
2021年3月23日,山西臨猗縣,農民攝影講習導師、多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評委楊偉光與參會的攝影愛好者交流。李小軍 攝
“相由心生”。悟到才能看到,看到才能拍到。你只能拍到認知之內的照片。捕捉有代表性的元素信息,構思新特的表現方式,呈現時代的信息價值,以當下觀照留真鄉村振興影像。一張優秀的圖片,就是述說家鄉“三農”發展的歷史文獻。——多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評委 楊偉光
參與全國農民攝影大展,攝影作品就要反映農民的變化、農村的變化。農民朋友要多拍攝身邊的故事,身邊的東西才最真實、最真切。——遼寧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沈陽城市學院攝影系主任 史春
中國正處在一個巨大的變革當中,“三農”題材正是當代攝影人繞不開的歷史機遇。影像存史的價值,不僅是記錄歷史遺產,更要關注當下。傳統村落的影像記錄需要田野調查式的工作場景。——新京報首席記者 趙亢
希望攝影師們能發現新題材,運用新視角,講好具有新時代特征的鮮活感人的好故事。——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 康泰森
2021年3月20日,浙江瑞安曹村鎮,農民攝影講習導師王攀與農民攝影朋友在田園中分享拍攝經驗。王煥造 攝
在拍攝和編輯作品時,要注意專題故事、系列組照不是單純好照片的堆砌,更要注意作品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作為攝影人對攝影要時刻保持敏感、善于觀察、保持好奇,讓相機成為你身體的延伸,讓攝影成為你的生活方式。——獨立攝影師、硬照文化創始人 王攀
2021年3月18日,遼寧丹東鳳城市,農民攝影講習導師寧舟浩進行夜間點評。慕蓮寶 攝
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鄉村?專題攝影是攝影師和被攝對象相互信任、親身體驗、深入觀察、長期相處所進行的真實、準確、嚴格、系統觀察的副產品。好的作品是個人觀察、體驗和時代脈搏的同步共振。——紀實攝影家 寧舟浩
相關閱讀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