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聚焦‘站起來’——莫斯科多媒體藝術博物館藏米科沙攝影作品展”在坐落于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分為“開國大典”“定國安邦”“普天同慶”3個篇章,展出了蘇聯杰出攝影師弗拉季斯拉夫·米科沙1949年至1950年來華拍攝的110余幅珍貴照片,通過這位攝影師的鏡頭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成立后第一年的景象,向中國人民“站起來”的重要歷史時刻致敬。這些本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精神拍攝的照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
俄駐華大使杰尼索夫在展覽開幕式上表示,“弗拉季斯拉夫?弗拉季斯拉沃維奇?米科沙是一位著名的蘇聯、俄羅斯攝影家和電影攝影師。他作品中一個特別的地方是中國,從1949年到1950年,他長期在中國駐外工作,并參與拍攝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大使指出,在米科沙位于中國期間,“進行了關于中國的珍貴彩色報道,這是一部偉大歷史時刻——新中國和新社會形成的真實影像編年史”。大使補充稱,“我堅信,這一展覽將貼近中國觀眾,并且容易理解,將使人感受到普通人的情感和愛國熱情,通過真正偉大的攝影師鏡頭,沉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年的氛圍中”。
米科沙的相機記錄了很多決定國家發展的重大時刻,其中包括1949年10月1日,在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典禮上,米科沙獲得了難得的拍攝機會,拍攝了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時刻。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米科沙的攝影作品具有與眾不同的紀實性,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人民高昂的精神面貌。該展覽以“聚焦‘站起來’”為題,一方面是表達對米科沙這位優秀攝影師的敬意,另一方面更體現出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偉大自信。
觀眾欣賞弗拉季斯拉夫·米科沙拍攝的反映1949年10月1日參與慶祝方陣的群眾的圖片。(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
據文獻記載,1949年9月,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邀請,蘇聯派遣電影攝制組來華協助中方拍攝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及解放區新生活的紀錄片。在天安門廣場慶典活動期間,他不僅為電影《中國人民的勝利》拍攝影像資料,還用鏡頭記錄下了主要的中國共產黨領袖,包括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周恩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劉少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等人。除了拍攝領袖,米科沙在中國之行中還創作了一系列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戰士和民兵的相片,拍攝了中國人民歡慶勝利及建設新世界時流露出的真誠喜悅之情,展示了中國的獨特自然風景、歷史古跡、中國普通農民和工人的生活。
米科沙是一位杰出的攝影記者及電影攝影師,是蘇聯時期最早開始從事彩色攝影工作的人之一,并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份事業。他在《真理報》、《消息報》和《星火》雜志等蘇聯重要出版刊物上發表了眾多文章。在弗拉季斯拉夫?米科沙身后留下了內容豐富詳盡的電影和影集史冊,記錄了蘇聯的重要歷史事件:包括斯大林會見毛澤東、赫魯曉夫會見肯尼迪;二戰期間的重大戰役,解放歐洲和日本簽署投降書。他的作品對新一代來說是獨特的歷史教科書,當代青年可以借此仔細研究20世紀中葉最重要的歷史事件編年史。
該展覽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中國美術館和莫斯科市文化局、莫斯科多媒體藝術博物館共同舉辦。
部分展出作品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
1949年10月1日大典,天安門廣場上作為蒙古族少數民族代表的姑娘。
民間歌舞團成員。
迎接擁護和平大會蘇聯代表團。
1949年10月1日大閱兵,水兵和步兵。
故宮內,戲劇學校的學生們在電影攝影機前。
國家歌舞團成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兵。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