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上午,“大運河(滄州)攝影大展暨運河城市集群影像交流會”在河北滄州百獅園啟帷。
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彭文玲宣布開幕,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河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兼秘書長楊越巒,中國攝影家協會理論研究處處長、中國攝協攝影理論委員會秘書長陳瑾,本次展覽總策展人、中國攝影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委員崔波,活動總策劃、滄曲書社總經理楊麗勇,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張友國,江蘇省攝影家協會原副主席湯德勝,河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子國、康同躍、瞿勇,滄州市文聯黨組書記王月周,滄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植毅等領導以及眾多參展攝影家、攝影界人士出席開幕儀式。
彭文玲宣布展覽開幕。
“大運河(滄州)攝影大展由“大運河攝影精品展”“運河城市集群攝影展”和“這里是滄州攝影展”三個相對獨立的展覽組成。三個展覽緊緊圍繞大運河,先后呼應、相輔相成,使冷冰冰的運河水充滿了情感和生命,使流淌著的影像,具有了不一樣的表達能力。這正是這個展覽的與眾不同之處。
楊越巒致辭。
楊越巒在講話中指出“大運河影像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有頂層的學術設計,更需要各級攝影組織和各類攝影師,在不同的層面上積極發揮作用。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影像大展里的大運河,一定會充滿生機與活力,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更多文化的力量。
楊麗勇致歡迎辭。
楊麗勇致歡迎詞,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家齊聚滄州,共襄大運河影像文化盛事。王月周在講話中向來賓介紹了滄州境內的運河及運河文化的相關資源情況。
王月周致辭。
“大運河攝影精品展”邀請了11位知名攝影家,以整體、非線性的視角,從考古、檔案、生活等維度,詮釋“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遺產”這一主旨。從大運河文化、運河沿線非遺、當代藝術三個核心關鍵詞出發,試圖以當代藝術的視角重新構建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下現實中的作用與意義,用圖片建立起歷史與當下的鏈接。
“運河城市集群攝影展”通過對運河沿岸城市的梳理,期望能遵循時代、歷史和美學的線索,以小見大,全方位地呈現中國社會變遷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呈現出當代攝影的發展脈絡。作品既磅礴開合又細致入微,既展現意境之美又體現人文意識,于多樣中見統一,充分表達了當代攝影人對大運河這一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和寶貴歷史遺存的深刻理解和生動詮釋。
“這里是滄州攝影展”更為具體且深入地挖掘了滄州的本土影像,這些影像循著歷史的脈絡,猶如運河之水,一路流淌到當下,構建起一個運河城市的影像樣本。
展覽現場
大運河影像文化研討交流會。
開幕式后,有關領導嘉賓、專家學者和攝影家舉行座談會,就“大運河影像文化建設與發展”共商良策,運河沿岸城市部分代表就運河文化攝影經驗和成果進行交流。
展覽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理論委員會、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辦公室、滄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滄州市攝影家協會、中國大運河攝影發展聯盟協辦,滄曲書舍承辦。
以下部分展出作品
河北省滄縣興濟鎮騾馬集市(1981年) ?劉世昭
江蘇省 鎮江市 長江邊的排筏站(1982年) ?劉世昭
(1970)運河架橋 奔九段 ?湯德勝
(1971)水上高速公路 芙蓉 ?湯德勝
雜技之鄉,1984年 ?沈英
2013年8月19日,兩種相隔千年的運輸工具在大運河最南端的杭州相遇。?王芯克
北京昌平白浮泉 ?季紅偉
滄州六合拳 ?劉連升
老城新事(蘇州運河兩岸百姓生活圖) ?盧承德
洛陽故城 ?田建明
運河斷航 ?王景春
運河上四大名塔之一的舍利塔 ?周璐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