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謙老師是協會的老領導。當年,作為小字輩的我,與他沒有過直接的接觸,對他的了解,都是從前輩的敘述中獲得。其中有兩件事情印象深刻:一是“老黃牛”的稱號。因為他對工作兢兢業業,對自己嚴格要求,被大家稱為協會三只老黃牛之一。二是作為《大眾攝影》的主編。他寫稿卻從來不拿稿費,而是作為編輯部的公用經費,讓人感受到領導的關懷和溫暖。
2009年,中國攝協首次推出“口述影像歷史”工程。《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收錄了19位戰地攝影師的采訪實錄,他們中有的從抗日戰爭一路走過,有的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經歷戰火。對于那段歷史,我們都比較陌生,又是第一次編輯這樣的富有歷史感的圖書,我心里非常忐忑,生怕出現重大失誤。當時聘請了許多前輩對書稿進行審讀、把關。昌謙老師的一句“沒有問題”,讓我懸著的心徹底放下,因為他的閱歷,他的能力,他的水平,是我們編輯歷史圖書的“定盤星”。
昌謙老師對攝影教育事業的理解和推動,則非常令我欽佩。1979年他擔任中國攝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致力于中國攝影教育事業的奠基工作。1983年中國攝協委托中國人民大學創辦了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分校攝影專科;1984年委托江西大學開辦了攝影班,為中國攝影事業培養培訓了許多人才。1984年中國攝協還創辦了中國攝影函授學院,首批學員就高達3萬人。1986年昌謙老師就“當前攝影教育狀況和發展趨勢”接受《大眾攝影》雜志記者訪談時,特別談到的提高和普及兩個方向的攝影教育理念,現在讀來更讓人感到既務實落地又高瞻遠矚。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紀念昌謙老師,就是要學習前輩們勇于擔當、有所作為、無私奉獻的老黃牛精神;繼承他們但問耕耘不問收獲的優良品格,扎實穩健開拓進取的工作作風,去開創新時代攝影事業的新局面。
作者系中國攝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
文章刊發于《中國攝影報》·2021年·第82期·3版
中國攝協理論研究處承辦的紀念陳昌謙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發言整理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