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2016年11月,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在京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指示批示。五年來,中國文聯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服務人民、勇于創新創造、堅守藝術理想,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守正創新,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藝術報》推出“喜迎第十一次文代會——文聯工作巡禮”專欄,集中呈現五年來文藝事業取得的顯著成就、文聯組織五年來取得的優異成績,展現廣大文藝工作者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文藝評論是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文藝理論和評論工作,褒優貶劣,激濁揚清,更加有效地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今年8月,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把好文藝評論方向盤,要開展專業權威的文藝評論,要加強文藝評論陣地建設,要強化組織保障工作。文藝評論重要性不斷凸顯,文藝評論工作者重任在肩。五年來,中國文聯強化文藝評論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要把握戰略定位,深刻認識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文藝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是文聯組織履職盡責的重要內容。”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和文藝評論工作重要論述精神,今年4月12日,中國文聯加強改進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在會上如是說。“五年來,一些很有影響力的文藝評論家寫出來的文章有了很濃的‘中國味道’。”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回望過去五年文藝評論界的變化時說。他認為,越來越多的評論家自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文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原則,面對過去套用西方文藝理論、用西方的審美來剪裁中國的文藝作品的風氣,不斷地進行理論爭鳴和辨析。中國文聯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在評論工作中的基礎地位,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向深入,持續推動重大文藝理論問題研究。圍繞“中華美學精神”“文化自信與世界眼光”“現實主義與中國傳統”“網絡文藝與時代審美”“中國抗疫文藝”“建黨百年紅色文藝經典”“媒介視域下的藝術變遷”“優秀網絡文藝評論的評價標準”“新時代中國特色藝術經濟理論體系創新與實踐探索”“典型理論百年”“百年征程時代光影”等重要論題舉辦系列研討會,不斷擴大理論視角。以“文藝理論與當代文藝繁榮發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文藝評論家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等為主題,連續召開中國文藝評論年會。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開展了針對文藝作品和文藝現象的專題研討;圍繞“文藝評論:方向與責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文藝創新”“構建中國特色理論評論話語體系”“當代文藝中的英雄形象”“文藝創作高峰”“時代精神與藝術表達”“典型人物與文藝創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觀摩評論工作”“奮進號角精神火炬——黨領導的百年文藝實踐筆談”等重要專題,開展多種形式的組稿約稿、研討交流,進行深度的理論闡釋和學術爭鳴,推動黨的文藝創新理論和決策部署更加深入人心。中國美術高峰論壇是中國文聯美術理論評論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針對如何創建當代中國美術理論體系的命題,“圖像時代的造型藝術”和“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等專題學術研討會,就圖像形象與造型形象的同異、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敘事性特征以及當代美術創作中的圖像化癥結等課題展開理論探討。五年來,中國文聯著力開展建設性的文藝批評,倡導講真話、講道理,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民主氛圍中,褒優貶劣,引領創作和輿論,切實發揮文藝評論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作用。“抗疫文藝和當年的抗戰文藝有一個相近的發展歷史,抗戰文藝后來出了很多精品,我相信抗疫文藝將來也會出現更多精品。精品不能只用某種固定的標準去衡量。真誠、真實,我覺得這是衡量精品的一個重要標準。”2020年11月13日,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武漢大學資深教授於可訓在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湖北省文聯、三峽大學主辦的“中國抗疫文藝創作的家國敘事和傳播策略”座談會上說。他的發言引起大家的深深共鳴。大家表示,文藝評論工作者要回望和推進中國抗疫文藝創作,要利用好新媒體傳播平臺,向世界傳達中國人的精神向度、價值取向。五年來,中國文聯高度重視文藝評論對于精品創作的推動作用,高度關注涌現的重要文藝作品以及不同文化沖撞下出現的文藝思潮和文藝現象,堅持開展科學專業權威的文藝評論,著力把政治性、藝術性、社會反映、市場認可度統一起來,把社會價值、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通過文藝評論的方式提升人民精神力量。文藝評論工作者更加關注當下、關注現實。以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和電視劇《山海情》《覺醒年代》等為代表的重大主題影視創作成為一種重要的創作趨勢,這些作品成為文藝評論工作者關注的對象。電影《長津湖》上映的首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委員會主辦《長津湖》作品研討會,對其藝術經驗、文化理念、創作技巧、傳播推廣等方面的經驗及時給予了總結分析。“《長津湖》作為新主流的歷史影像敘事,釋放出巨大的現實能量”“該片體現了正確歷史觀的回歸。”“該片借鑒了世界優秀戰爭片著重寫戰爭中的‘人’的人文關懷努力,國之‘大家’與連隊中‘小家’相互指涉,融為一體。”在電影《長津湖》作品研討會上,專家們如是說。文藝評論家的探討推進了新主流影視創作的進一步前行。2020年,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熱播,在推出對編劇陳彥帶有強烈評論性的專訪后,《中國藝術報》連續刊發了仲呈祥《〈裝臺〉三思》、王一川《電視劇〈裝臺〉的精神價值:秦地文化之魂的當代重聚》和王蒙、單三婭對談《妙哉,〈裝臺〉》等文藝評論文章。裝臺的故事并非熱門題材,話題略顯沉重,電視劇熱播令不少人意外。“順子這樣的普通勞動者,是社會大廈的基座,這個群體很大很大,他們是基石般的存在,文學藝術應該給他們以光亮。”《裝臺》編劇陳彥在接受《中國藝術報》專訪時談道。中國文聯組織了針對熱播電視劇《黃土高天》《共產黨人劉少奇》《澳門人家》《金色索瑪花》《太行之脊》《山海情》《跨過鴨綠江》《裝臺》《太陽出來了》《覺醒年代》《最美逆行者》《在一起》、電影《文朝榮》《周恩來與烏蘭牧騎》《音樂家》《鐵血陽泉》《我和我的家鄉》《長津湖》、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等作品研討會,組織召開胡松華、傅庚辰、吳貽弓、田連元等老藝術家藝術成就研討會。針對一些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文藝現象,研討“藝術與市場的張力——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藝健康發展之路”“張火丁現象”“電影題材多樣化與電影產業繁榮發展”“春晚語言類節目”等話題,制作播出《青衣張火丁》電視評論專題片,深入探尋新時代文藝創作弘揚主旋律的新形式、新路徑。針對娛樂圈集中出現是非顛倒、美丑不分、價值觀扭曲的亂象,當事明星逾越法律底線、悖離公序良俗、有違職業道德,“飯圈文化”甚囂塵上,畸形審美影響惡劣,中國文聯秉持重大文藝現象必有重點文藝評論的理念,運用文藝評論弘揚真善美。在“飯圈文化治理”專家研討會上,來自文藝學、美學、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青少年文化、政府管理、行業管理等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深入解讀“飯圈文化”的產生機理,深刻揭示不良“飯圈文化”的嚴重危害,共同談討“飯圈”亂象治理的工作方向和具體措施。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還針對抗戰雷劇《雷霆戰將》下架和互聯網語境下的圈層化、粉絲經濟等現象,推出“藝見”品牌,組約優質評論文章進行深度辨析,積極介入引導青年文化建設。作為重要的文藝評論陣地,《中國藝術報》推出的“塑造新時代審美風尚”專欄,約請著名專家學者仲呈祥、王一川、毛時安、胡智鋒、劉悅笛、陸紹陽、張晶等撰寫《堅持價值導向,著意審美引領》《傳統人生境界論與當代審美風尚》《走出“飯圈”畸形審美誤區》等系列評論,大力倡導正確的時代價值觀和健康的時代審美風尚。文藝評論陣地建設,是加強文藝評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年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與浙江省文聯聯合創辦“西湖論壇”,著眼于更好地聯系和培養青年文藝評論人才,在業界正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五年來,“西湖論壇”把中央的精神融入“戲劇的中國表達”“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新時代文藝的中國精神”“青年文藝與國家形象”“非常時期文藝的價值與力量”“踏上新征程的中國影視”等青年群體感興趣的議題之中,引導青年文藝評論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很多青年文藝評論家由“西湖論壇”開始確認了評論家的身份。“西湖論壇”從高校、科研機構、文聯社團、媒體、一線創作機構等挖掘到了200余位以博士學歷為主的、副教授以上職稱的、覆蓋21個省區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各藝術門類中有代表性的青年文藝評論家。“青年文藝評論家是文藝評論的未來,怎么重視都不為過。我們通過建平臺‘找到人’,通過建自信‘凝聚人’,通過找話題‘引導人’,通過搭橋梁‘用好人’。”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沈勇談到近年來青年文藝評論人才的培養經驗時這樣說道。與此同時,中國文聯通過一系列文藝理論評論品牌活動,如召開全國文聯理論研究工作會,精心組織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并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藝理論價值當代轉化的中國文藝“長安論壇”;用全新的眼光、政策和方法團結凝聚“文藝評論兩新”的“錦江論壇”;著眼于推動各民族文藝評論工作共建共享、一體發展的全國“民族文藝論壇”。與地方文聯共同打造“蘇州論壇”“北戴河文藝峰會”等多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藝評論品牌,以及組織戲劇創作高峰論壇、全國高等院校曲藝教育峰會、中國電影論壇、中國舞蹈高峰論壇、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書學討論會等各類專題論壇,齊心協力推動全國文藝評論事業蓬勃發展。2017年11月,“第三屆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以“中國傳統藝術境界與現代性呈現”為主題,邀請了12位全國知名專家,對“中國傳統藝術境界與現代性呈現”進行了全方位解讀。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是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著力打造的培訓品牌項目,團結凝聚了一批最優秀的文藝評論骨干。2021年,在已舉辦五屆的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的經驗基礎上,首屆全國文藝評論領軍人才培訓班舉辦,源源不斷為文藝評論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動能。“字數500-3000字之間的文藝短評文章被納入第六屆“啄木鳥杯”了!”今年8月19日,一則由中國文藝評論公眾號發布的消息被文藝評論工作者們爭相轉發。為主動引導文藝評論工作者寫出更多針砭時弊的批評文章,第六屆中國文藝評論“啄木鳥杯”推優活動于2021年首次將短評文章納入其中。至此,連續舉辦五屆的中國文藝評論“啄木鳥杯”推優活動,在成為專業權威活動之后再度創新,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對最新文藝評論現場的聚焦中,“啄木鳥杯”不斷推動著中國文藝評論邁向新的征程,與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一道,助力中國文藝繁榮發展,奮發有為,勇攀高峰。
相關鏈接
喜迎第十一次文代會 胸懷“國之大者” 回應時代課題
吳為山說這五年:為時代立碑 為人民畫像|喜迎第十一次文代會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