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秋雨中的浙江開化縣音坑鄉下淤未來鄉村已有些寒意,但來自各地的游客依然熱情不減,徜徉在這個地處錢江源國家公園的美麗鄉村。在村里的“馬金溪、無名山與開化鄉村生活史”張倫80年代攝影作品展覽館里,吸引了游客駐足觀展,老照片中上世紀80年代山區百姓貧瘠的生活現狀和屋外物質富裕、精神富足的下淤村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讓人感慨萬千。
今年國慶節,該展覽在下淤未來鄉村開展,前來觀展的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毛小芳表示,這是浙江省第一個在鄉村策劃落地的本土影像展,通過一名老攝影家的鏡頭,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農村、農民生活走向物質富裕、精神富足的巨大變遷。
此次展覽邀請了策展人拉黑策劃,他通過圖片的雙層邏輯展示把張倫的作品與開化本土發展變遷結合,希望喚起開化人的集體記憶。
張倫出生于1950年代末的開化。1977年,21歲的知識青年張倫結束上山下鄉的生活回到開化縣城,同一年開始接觸相機,全方位地記錄下了開化縣馬金溪流域鄉村、城鎮的日常生活,馬金溪兩岸那些未曾有過名字的小山也在他的拍攝對象之中,時間跨度長達40余年,生動展現了開化城鄉的歷史變遷和百姓的生活變化,質樸動人的影像將觀眾帶回了那個遙遠而又熟悉的80年代。
●A柴柴:“放排的那張,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父親年輕的時候水性極好,放排能手,經常從齊溪放排到開化,然后走路回齊溪。好懷念我的父親?!?/p>
●小蔣君:“圖中拎著籃子的老頭是我外公,外公去世20多年了,樣子我依稀模糊。以前小的時候,外公就是用手中的這個籃子每天早上去菜場給我買包子和雞蛋。家中有好多外公照片,唯有這張照片最清晰,感謝張倫老師給的一波回憶?!?/p>
●天道酬勤:“上溪那個木頭橋,我以前還騎三輪車呢!好懷念??!”
●卷毛媽:“看到了兒時最繁華的商業大廈,那里有我們童年最美的回憶。”
據悉,該展覽將在下淤村展覽至2022年10月,歡迎大家前往觀展。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