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文代會 · 踐行文藝界核心價值觀
第十次全國文代會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大力弘揚和踐行“愛國 為民 崇德 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
中國文藝網特別推出“喜迎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欄目,通過“踐行文藝界核心價值觀”系列聚焦德藝雙馨的文藝大家、名家的動人事跡和感人言行,呈現文藝界對“愛國 為民 崇德 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201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王蒙、秦怡、郭蘭英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呂其明、藍天野獲得“七一勛章”。 作為黨和國家最高榮譽獲得者,王蒙、秦怡、郭蘭英、呂其明、藍天野是文藝界的楷模,是大力弘揚和踐行文藝界核心價值觀的典范。
愛 國 王蒙: 我是和共和國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在共和國的繁榮發展機遇當中,我也分享了這種光榮。我以這70年的歷史,來作為我寫作的內容,為什么我能堅持把它寫下來,因為我有最真切的對共和國的體驗、感動和記憶。 秦怡: 感謝黨和國家給我的這份榮譽,我永遠愛我的祖國! 人活著要有所追求,多做一些有益于大家和社會的事情。我愿意用一輩子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 郭蘭英: 只要一唱《我的祖國》,總是有一種感情在里面,總想掉眼淚。 因為我總是以一個黨員、一個革命者的身份來要求自己。沒有人民群眾,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一切。所以我感謝人民群眾,感謝我們的黨。 呂其明: 愛國愛黨,這是我們文藝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質。 只有對黨和國家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汲取偉大的力量,我們才可能寫好我們的作品,才能用心用情譜寫歌唱偉大黨、偉大祖國和偉大人民的頌歌。 藍天野: 我有幸在1949年10月1日,到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我站在天安門廣場前面,親耳聽到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年我22歲。我經歷了幾個時代,我知道新中國和舊中國不一樣了,新中國得來不易。 為 民 王蒙: 我們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則,就是為人民服務。 我們需要的人民藝術家是各種各樣的,應該是受到人民歡迎的、喜愛的,而且本身也是關注人民,尤其是愛人民的。 秦怡: 拍電影的根本——就是為人民服務。 只要觀眾需要,我隨叫隨到。 作為演員,終身追求的理想,應該是把自己從文藝中得到的一切感人的精神力量,再通過自己的表演給予別人。 郭蘭英: 演戲,從不是為了“人前奪萃”,而是為人民歌唱、為人民服務。 就算現在走路有點不太靈活,唱歌氣息也不足了,但為人民服務的心一輩子不變。 呂其明: 藝術創作,從來不是單純的個人表達,不是用來孤芳自賞的,而是要贏得人民大眾的喜愛。人民需要優秀的文藝作品,而作為創作者的我們應該去表達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去關心祖國的命運和未來。創作有了信仰,你累了,也不覺得累;你苦了,也不會覺得苦,甚至會有一種幸福的感受。 藍天野: 只要黨需要我、觀眾需要我,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藝術創作要扎根人民,要為人民服務。年輕人應堅持體驗生活的創作傳統。 崇 德 王蒙: 我期待,未來我們在人的教育、品德、修養、風格上,有嶄新的模樣,這種模樣富有向上的精神、追求的精神、科學的精神。我最大的愿望是中國人民道德素養的全面提高、全面發展。 秦怡: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最要緊的東西是什么?還是一個價值——自己給予這個世界什么。別人不會在乎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付出了多少。 郭蘭英: 我常常追憶那個年代的人,很多老朋友都不在了......我要替我們這些老朋友盡量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特別是為中國的歌劇藝術和傳承民族文化藝術美德,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力所能及地竭盡自己的責任。 呂其明: 人民喜愛什么?當然是真的、善的、美的東西。這就要求創作者自己要有真善美的心靈。狹隘的心靈、灰暗的思想,是創作不出打動別人的好作品的。所以,我們要有一顆謙虛好學的心,向群眾學習,向生活學習,向民族文化學習,學習讓我們聰明起來,讓我們高尚起來,讓我們不被名利誘惑,不會迷路或走彎路。年輕人要不斷追求真本領、高品行,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藍天野: 作為一個藝術家要德藝雙馨,永遠是德在第一位,希望你們成為一個好演員之前先成為一個好人。 尚 藝 王蒙: 我們對文學藝術、對戲劇、對話劇需要應有的尊重、熱愛。你看,我們的《紅樓夢》就把中國文藝扎得牢牢實實的,就能讓后代研究幾百年。 創造人們喜聞樂見、又能對人們有所引領的作品,這是文藝工作者的本分。 秦怡: 戲多戲少是無所謂的,只要這人物你掌握住了,演出來,它就比較深刻了。比較深刻的人物,那么接受了以后也就不容易忘記。 從開始從藝一直到今天,無論話劇還是電影,即使只有一句臺詞,或是一兩個鏡頭,我也會情緒飽滿、一絲不茍地把角色塑造得真實感人。 郭蘭英: 不管是我演歌劇,還是唱獨唱,不管是我上臺干什么,只要是一上舞臺,就不是我郭蘭英了,就是那個人物。 呂其明: 創作要有靈感,但不能只是去等待靈感。應該在深入生活中汲取創作的思想和激情,在提高專業能力中去精益求精地創作。我們講工匠精神,講究的就是孜孜不倦,專注專心。《紅旗頌》是我在35歲那年創作的,但實際上我用了畢生精力去完善。 藍天野: 一個從事藝術創造的人,不要將就,要講究。 不會演戲的演員演戲,會演戲的演員演人。 我們過去表演最忌諱虛假造作。不要表演情緒,你要演這個人的具體行為,這個人具體待人接物的態度,我常常跟他們說,你們的戲要落在地上。 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創新離不開繼承。要自己再創造,別搞“復印件”。
相關鏈接
把好文藝評論方向盤,更加有效地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
從《奮斗吧 中華兒女》到《偉大征程》:為偉大新時代留下藝術豐碑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