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喜迎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美術攝影作品展暨郎立興冰雪攝影展”在呼倫貝爾市文化館開幕。展覽梳理了郎立興近40年的藝術創作歷程,精選出30幅作品進行展出,并將其全部贈予呼倫貝爾市文化館收藏。
生于滿洲里市的郎立興,對呼倫貝爾的蒼穹雪域心生敬畏,潛移默化間融入其攝影作品中。其鏡頭一次次游走于草原、呼倫湖等冰雪自然中,從宏觀到微觀,從具象到抽象,心中意與眼前景融為一體,獨特視角中顯現冰雪之靈性。觀賞他的冰雪攝影藝術作品,猶感一股清透、涼爽的氣息。這些獨具魅力的冰雪畫面,其黑白作品渾厚而深邃,彩色作品絢爛而濃郁,使觀者不知不覺地走進一個神奇、純凈、炫麗的冰雪世界,引發無限遐想和沉思。
郎立興在爬冰臥雪和踏遍雪原山林與冰雪的“耳鬢廝磨”和艱辛跋涉中,升騰了對于冰雪的情感和認知,破譯了冰雪的情懷和語言,對于冰雪有著獨特的發現和關乎哲理和生命的深層理解。在他的鏡頭下,那些冰雪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造化,具有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蘊藏著豐富的自然信息和生命信息,傳達和昭示著深刻的寓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郎老的冰雪攝影并不只是為了藝術而藝術,正因為年復一年的冰雪攝影的實踐,讓他注意到冰雪背后的環境和氣候的問題,這也是當下全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郎立興說:“近年來,我在拍攝冰雪的道路上,增加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感。我又變成了一個記錄冰雪變化的攝影人。像呼倫湖、貝加爾湖的冰雪變化,喜馬拉雅山的冰雪變化,南北極的冰雪變化等,我都做了拍攝記錄,積極為環保吶喊助力。”
近二十年來,郎立興為了關注環境氣候變化對冰雪積累和消融的記錄,除了在國內的東北、西北地區,還去了十多個國家進行觀察拍攝。在郎立興看來,冰雪的存在不只是大自然為人類的藝術活動提供創作靈感,從根本上講更是這個星球的生命源泉,它在積累與消釋的變化中孕育萬物使之繁衍生息,它的消長直接關乎人類的生存。這是一個藝術家對自然環境變化的關注,是鐘情冰雪攝影的初心,也是其所承載的社會責任的彰顯。
朗立興,現為中國藝術攝影學會顧問,中國人像攝影學會主席團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內蒙古人像攝影學會終身會長。近三十多年來,他特別專注冰雪攝影的開拓創新實踐,成果豐碩。創造了當代抽象畫意冰雪攝影的門類,成為中國冰雪攝影的領軍人物。大量作品在《中國攝影》《中國攝影家》《人民日報》和“中國網”、“新華網”等幾百家雜志報刊網絡發表;并有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蒙古國家美術館、內蒙古美術館、連州國際攝影博物館收藏。
本次活動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呼倫貝爾市文化旅游廣電局聯合主辦,旨在推動冰雪產業跨越式發展,促進“冷資源”變成“熱產業”,加大冬季旅游資源深層次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