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由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攝影專業教育專業委員會、武漢傳媒學院主辦,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承辦的首屆2022長江青年影像創作研討在線上召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蘇、陜西、湖北等全國攝影專家在武漢“云”匯,共同探討在數字時代語境下關于長江青年影像創作的更多可能性。
本屆長江青年影像創作論壇是2022長江青年影像活動的起點,以“長江的影像在場與微觀敘事”為主要議題,通過此次研討會,為長江青年影像創作建構理論基礎,開拓影像表達的更多思路,同時調動青年影像創作者和長江流域乃至全國各高校師生,參與到對“長江”這一地理空間和文化命題的關注之中。
“長江是一個特殊區域,中華民族文化發源地之一,圍繞長江兩岸的規劃,這個題材里可能有著巨豐富的可創作源。”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姚璐引導、啟發青年創作者,提高長江攝影題材豐富性。
“長江影像文化在三峽落成前,我沒有記錄這是此生最大的遺憾。通過今天的討論,我想攝影老師、學生們,有覺悟,有意識拿起相機,記錄長江影像文化和兩河文化的發展。”中國攝影最高獎金像獎獲得者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李泛結合自身近十年來關注長江創作的心得與經驗進行了分享。
接下來,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攝影藝術系主任劉陽、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王帥,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教授、副主任孫略,長江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科,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熬國興,湖北美術學院時尚藝術學院教師代磊,中國攝影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黃一凱,對青年影像創作表達各自觀點,包括影像實踐理論、攝影優秀作品、青年影像學生畢業現狀等內容進行分享。
西安美術學院教師董鈞、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曹颋、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賈方、北京印刷學院教授史民峰、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張輝也在演講間隙,共同探討“長江”影像語言,傳播攝影語言,助力提升青年影像創作能力。
針對年輕影像創作者,張輝提出了3個問題:看與不看、懂與不懂、信與不信。張輝認為,攝影具有文本語言本體特質,如何讓更多人看到,是否有足夠信念讓他人為之動容,希望年輕人多思考。
據了解,此次研討會結束后,將向長江流域各高校師生征稿,10-11月在武漢開啟長江青年影像展,提高青年影像創作者積極性,開拓影像表達的更多思路。
內容來源:長江網(記者王瑋琦 通訊員 蔣佩岑)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