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汕頭攝協高研班開學,經過一年半的教學,終于在2022年5月31日結業。高研班作為汕頭攝協“育才計劃”一次新的教學實踐,以“對標前沿,解決難點”為教學目標,針對“進階瓶頸”這一難題,采用“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設定八大主題創作項目,組建專題創作小組,通過開展作品觀摩、學術研討、命題創作、對抗測驗等,引導學員“獨立思考,自我轉化”,解決難題。
2022年5月29日,汕頭市攝影家協會高級研修班在澄海隆都陳慈黌故居舉行結業典禮,教導組成員陳培秋、陳興發、陳翊雄、黃勇哲、吳俊偉向學員頒發結業證書,向對抗賽總積分優勝者頒發獎杯、獎金。
2020年高研班成立“公元傳奇、紅色印記、韓江入海、鮀城詩篇、活力鮀城、僑鄉故事、百載商埠、記住鄉愁”八大主題創作項目組,組織師生對城市人文進行系統性、搶救性影像記錄。期間,各創作項目組召開多場研討會,分享成果、交流心得、研究課題。
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高研班分別以“角落、眾生、陽光、光陰、出生地”為題舉辦了五期“命題對抗賽”,對抗賽獲獎總積分排名:楊松、鄒曉東、蔡銀霞、孫建武、鄭丹萍、賀堅、孫麗敏、朱東長、陸佳、馬光輝、翁純青。
2020年12月26日,2021年12月18日,高研班兩度赴廈門觀摩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2021年10月22日,師生陳培秋、陳翊雄、吳俊偉、鄧忠庭、金揭海、蔡潤璋、賀堅、楊松、馬光輝、蔡銀霞作品《韓江入海流》入選“世界的開平”第三屆沙飛攝影周之“粵江潮——來自北江、西江、韓江流域的影像”展覽,學員代表應邀出席“當代攝影的本土發展”學術研討會、“理想的視覺化轉述”學術講座。
2021年12月11日,高研班師生出席公元廠“林希之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并觀摩公元系列影像展。
2021年間,高研班師生觀摩大潮汕影廊“潮人光影·家國情懷”世界潮人攝影系列展之“林少華藝術攝影展”“林晶華攝影展”“李偉坤攝影作品展”。
學員鄭丹萍專題《玩具的等待》入選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專題《群聚時代》入選“2021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女性展”。
助理金揭海專題《“公元”的往日時光》榮登《大眾攝影》雜志2021年第六期。
老師陳興發、助理盧勖吾、學員賀堅作品入展“百年潮商展風華——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四周年港潮藝術家作品展”。
學員馬光輝作品《龍之彩妝》入選“秭歸屈原杯攝影大賽”。
老師鄧忠庭文章《1930年代廣東攝影家趙澄》入選廣東攝影史研討理論文集。
經過一年半的創作研討,高研班完成了教學計劃,取得了一些實驗性成果,為后續教學積累經驗。結業儀式上,師生們難掩喜悅之情,相互祝賀、共敘情誼。會上,班主任陳翊雄回顧學習過程,展示學習成果;老師黃勇哲、吳俊偉分別點評作業,學員代表楊松、鄭丹萍、賀堅先后發表感言。
汕頭攝協高研班結業典禮現場。
汕頭攝協副主席、班主任陳翊雄主持高研班結業典禮。
汕頭攝協主席陳培秋向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汕頭攝協副主席陳興發向對抗賽總積分優勝者頒獎。
高研班老師黃勇哲點評學員作業。
高研班老師吳俊偉點評學員作業。
學員感言
楊松:高研班使我重新認識影像的價值,開始從“記錄”向“表達”的轉變,嘗試以專題創作,探究社會話題。無論未來如何,高研班的學習經歷對我的影像重建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賀堅:從選題、立意到編輯,老師均對學員進行耐心引導。師生一起探討課題、攻克難題,開放式教學有效調動學員的思維創造力。多種渠道推廣學員創作成果,體現了汕頭攝協包容的胸懷,培養新人的決心。
鄭丹萍:感謝金揭海老師,為我打開影像之窗,帶我步入汕頭攝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感謝鄧忠庭老師,經常幫我修改作品闡釋;感謝陳翊雄、黃勇哲老師,經常給予鼓勵與建議。感謝汕頭攝協,感謝高研班師友們,攝影路上有你陪伴,我會走得更遠。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