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公司地宣布推出尼克爾 Z 400mm f/4.5 VR S,這是一款遠攝定焦鏡頭,兼容尼康Z卡口系統的全畫幅/FX格式微單相機。
尼克爾 Z 400mm f/4.5 VR S 是一款長焦 400mm 鏡頭,具有出色的銳度和清晰度,體積小巧,重量輕。手持拍攝輕巧*1,重量約 1,160 克(不包括三腳架轉接環),全長約234.5mm,在長時間拍攝鳥類等野生動物和運動攝影時提供高度靈活性并減輕疲勞。使用 Z 增距鏡 TC-1.4x 或 Z 增距鏡 TC-2.0x 可將該定焦鏡頭的焦距分別擴展至 560mm或800mm*2,從而擴大其表達能力,使其能夠拉近遠處的拍攝對象和實現動態渲染。此外,該鏡頭通過將重心移到更靠近相機一側來提供良好的平衡,手持拍攝時提供更穩定地操作。
尼克爾 Z 400mm f/4.5 VR S 屬于追求高級光學性能的S-型*3 鏡頭系列。由1枚低色散(ED)鏡片、2枚加強型低色散(ED)鏡片和1枚藍光高折射(SR)鏡片有效排列構成。這大大有助于實現小型化和輕量化,同時提供抑制色差的卓越光學性能。納米水晶涂層的采用還有助于有效減少鬼影和眩光效果,實現更清晰的圖像和準確描繪遠處物體的精致細節。
尼克爾 Z 400mm f/4.5 VR S 的最大光圈為 f/4.5,實現了使目標對象脫穎而出的立體渲染。它還配備了光學減震 (VR) 裝置,可提供相當于快門速度提升約5.5 檔*4的抖動補償效果,這是尼克爾 Z 鏡頭*5 中最高的。此外,步進電機 (STM) 支持快速、精確的自動對焦(AF)控制,以捕捉不規則移動的對象,包括拍攝體育運動的對象。尼克爾 Z 400mm f/4.5 VR S 在多種場景中展現出卓越的靈活性和渲染能力,為專業和高級業余攝影師提供支持。
尼康將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繼續追求光學性能的新維度,旨在進一步擴大影像表現的可能性,為影像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1 在 f/4.5 及以下鏡頭中,包括焦距為400mm的鏡頭,適用于配備全畫幅(相當于35mm [135])圖像傳感器的可換鏡頭相機,截至2022年6月29日上市?;谀峥笛芯拷Y果。
*2 自動對焦(AF)性能可能會因拍攝對象、亮度和對焦位置的不同而降低,無論相機機身如何,都會導致對焦不準確、對焦速度緩慢或對焦指示閃爍。
*3 S-型是尼克爾 Z 鏡頭的一個等級,具有出色的光學性能,遵循高標準的設計原則和質量控制。
*4 根據日本國際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CIPA)標準。當安裝到配備全畫幅/尼康FX格式傳感器的相機,相機的減震(VR)功能設置為“標準”時,可實現該值。
*5 截至2022年6月29日。
? Michelle Valberg
? Jaanus Ree
主要功能特點
? Z 增距鏡TC-1.4x 的焦距可延長至560mm,Z 增距鏡TC-2.0x 的焦距可延長至800mm。
? 通過將相機的圖像區域設置為[DX (24x16)] 格式,可以在不使用增距鏡的情況下將焦距擴展至相當于600mm。
? 透鏡元件的有效排列實現了更緊湊、更輕便的鏡頭。手持拍攝很容易,重量約為1,160g(不包括三腳架項圈),總長度約為234.5mm,是同類產品中較輕的。
? 通過采用一枚低色散(ED)鏡片和兩枚加強型低色散(ED)鏡片,顯著減少了色差。此外,采用藍光高折射(SR)鏡片控制難以補償的短波長光,實現高精度色差補償。
? 采用尼康的納米水晶涂層,有效減少鬼影和眩光。
? 使用這種遠攝鏡頭的淺景深和 f/4.5 的最大光圈,可產生較大的虛化,以實現更多立體渲染。
? 采用光學減震(VR)功能,其效果相當于提供約5.5檔*1快門速度。
? 與Z 9搭配使用時,同步VR可用,實現更強大的相機抖動補償——相當于快門速度快6檔*1——與相機內VR相結合。
? 步進馬達(STM)的使用確保高速準確的自動對焦和安靜的操作聲音。采用氟涂層,易于擦拭油污。
? 采用記憶調用功能*2,通過按下已分配[調用焦點位置]的按鈕,立即調用預先存儲的焦點位置。
? 考慮到視頻錄制的設計,包括對焦呼吸補償功能,可有效減少對焦時的視角偏移和穩定的曝光。
*1 根據日本國際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CIPA)標準。當安裝到配備全畫幅/尼康FX格式傳感器的相機,相機的減震(VR)功能設置為“標準”時,可實現該值。
*2 僅在產品發布時與此功能兼容的相機是 Z 9、Z 7Ⅱ、Z 6Ⅱ 和 Z 30。使用該功能時,相機固件必須更新至最新版本。對于其他型號,將通過以后的固件更新支持此功能。
規格、設計、產品名稱和提供的附件可能因國家或地區而異。規格和設備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 市場參考價格:
尼克爾 Z 400mm f/4.5 VR S鏡頭:RMB22,599元
? 開始銷售日期:
2022年7月14日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