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發布《AI傳感器:智能手機影像新核心》白皮書,提出在智能手機市場緩慢步入瓶頸期的趨勢下,影像功能成為產業破局焦點,而人工智能軟件與CMOS(圖像傳感器)硬件的融合,更是智能手機影像能力持續提升的重要支撐。
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前瞻開展了多元化的智能影像布局,通過AI算法SDK、AI傳感器、AI ISP三位一體的智能影像解決方案,為智能手機影像技術的發展構建新的突破口和競逐點。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王曉剛表示,“過去幾年,AI算法的廣泛應用突破了智能手機影像能力的硬件限制,未來,AI傳感器將再次定義和引領智能手機影像發展的新趨勢。憑借成熟的AI算法固化技術,商湯在AI傳感器的技術領域積累了先發優勢。我們將持續開拓創新,將AI傳感器的應用從智能手機拓展至自動駕駛、元宇宙、智慧城市等更多領域,打開‘坡長雪厚’的藍海市場,讓AI傳感器成為感知物理世界、構建數字世界的核心感官。”
智能手機增長趨緩,影像技術成為下一代手機產品差異化競爭力的新突破口
今年以來,受到核心零部件短缺以及疫情反復的影響,智能手機市場表現相對低迷。據信通院數據顯示,2022年4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為1808萬部,同比大幅減少34.2%。對此,諸多手機廠商開始選擇在消費偏好體驗方面“對癥下藥”,在手機外觀、處理器、屏幕顯示、快充技術、游戲體驗、內存存儲等能力逐漸趨同的背景下,智能手機的影像能力成為了當前競爭的核心要素,以及消費者選購的重要標準。智能手機正全面進入“影像為王”的時代。
CMOS圖像傳感器和ISP(圖像信號處理器)是影響智能手機影像能力的兩大關鍵部件,前者更是塑造手機影像競爭力的核心。隨著智能手機多攝像頭配置的普及,5000萬乃至1億像素分辨率的應用,以及非Bayer圖像傳感器需求的旺盛,圖像傳感器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很多手機廠商甚至開始與傳感器廠商尋求定制化合作,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力。
圖像傳感器的尺寸是影像成像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智能手機纖薄的外形,使得手機圖像傳感器的尺寸天然存在物理上限。白皮書指出,過去幾年,在AI算法驅動的計算攝影,以及更強大的處理器、專用圖像信號和神經處理單元的加持下,智能手機的影像能力依然得到了持續提升。
然而,在傳統的解決方案中,圖像傳感和AI算法的運行在不同的硬件上完成,圖像傳感器提供圖像信號,而處理器或者AI加速芯片執行人工智能算法。白皮書指出,這種方案在強調低功耗和能效比的移動設備中,將會造成能耗資源的浪費,并且難以處理一些需要常開的應用場景。在此趨勢下,人工智能賦能的圖像傳感器成為破題之道,引領CMOS圖像傳感器步入AI時代。
定格“魔幻時刻”,AI傳感器讓手機成為“個人智能影像工作室”
憑借領先的原創AI技術和軟硬件整合能力,商湯不僅在超分辨率、AI超畫質、夜景影像、高動態范圍、超清人像、影像虛化、RGB ToF 3D等關鍵影像場景積累了大量算法能力,同時早在2019年,就已經與全球領先的圖像傳感器廠商開展緊密合作,將AI算法和傳感器硬件直接融合,推動CMOS圖像傳感器發展進入人工智能軟件定義的時代,將成像系統的整體能力推向新的高度。
商湯AI傳感器可以借助AI技術,最大化地發揮原始光信號的價值。在終端設備獲取視覺信號的伊始,AI傳感器就可以進行優化和處理,增強真實世界感知、提高圖像和視頻的質量、豐富內容細節,同時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設備功耗,并增強了數據安全性。在提升圖像質量的前提下,商湯的AI傳感器還支持固化算法的可控可調,快速適配不同規格和工藝制成的傳感器以及ISP芯片平臺,實現高效的輕量化部署。
憑借AI算法、AI傳感器和AI ISP的三位一體,商湯實現了AI技術對整個智能手機智能影像系統的一體化賦能。一方面,通過AI技術充分挖掘鏡頭模組、各種新型傳感器等硬件的潛力,最大化利用成像設備的底層特性,實現最優的成像質量;另一方面,利用AI技術將成像系統中的各個獨立部件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聯動,使原本獨立運作的成像模塊成為協同合作的成像平臺。
得益于AI軟件與硬件的緊密融合,用戶可以獲得拍攝質量的全面提升,拍攝場景的全面拓展。例如,通過AI對多種光源的時域、空域、頻域不同特性的學習,了解自然光譜特性,進而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帶來AI降噪、AI超分辨率,提升成像質量;在特殊拍攝模式下,AI夜景增強、AI人像增強,更為智能手機賦予了多樣的“魔幻場景”。這些體驗,讓搭載了AI傳感器的智能手機,成為每個人專屬的“個人智能影像工作室”,消費者日常使用時,便可輕松拍出媲美專業影像器材的高質量作品。
超分辨率效果對比:左圖為傳統方案拍攝效果,右圖為商湯賦能
AI超畫質效果對比:左圖為傳統方案拍攝效果,右圖為商湯賦能拍攝效果
夜景影像效果對比:左圖為傳統方案拍攝效果,右圖為商湯賦能拍攝效果
大幅降低世界建模成本,AI傳感器將成“元宇宙”的必經之路
面向未來,AI傳感器的價值不僅在于提升智能手機的影像能力,它更將成為機器“認知”世界的基礎設施,為更多物聯網終端賦予智能感知與內容增強的能力。在全球40億手機用戶的龐大基數下,AI傳感器的廣泛應用,將大幅降低世界建模成本,成為連接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橋梁,加速“元宇宙”的構建。在新興應用場景中,AI傳感器也將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智能汽車領域,AI傳感器將成為車輛感知世界的核心部件;在智慧城市領域,AI傳感器更將為挖掘視頻信息的價值發揮重要作用。
Gartner 數據顯示,2022年CMOS圖像傳感器的出貨量將會超84億顆,到2026年則會超過107億顆,成長為百億出貨量規模的半導體細分市場。秉承在AI傳感器技術領域的長期布局,商湯將緊密攜手合作伙伴,加速AI傳感器的市場滲透,共同以AI軟件重新“定義”圖像傳感器趨勢,賦予硬件更多創新可能性。
如需獲取《AI傳感器:智能手機影像新核心》白皮書,敬請關注商湯科技公眾號,或點擊以下鏈接直接下載:AI傳感器:智能手機影像新核心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