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網、人民圖片組織攝影專家和報社編輯對當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照片進行認真評選。最終,第2版《錯峰施工保進度》(作者:陳暐),第4 版《獨弦琴里歌海韻》作品之一(作者:黃雪娟)入選今天的“推薦精品”。這兩件作品作為本周(2022年7月11日至7月17日)的候選作品,將參評7月17日進行的2022年第29期“人民日報收藏攝影作品”評選。
錯峰施工保進度
(人民日報2022年7月15日第2版)
江蘇常泰(常州—泰興)長江大橋主航道橋采用主跨1176米斜拉橋,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際鐵路為一體。目前,大橋正加緊施工。連日來,當地持續高溫,工人們“干兩頭、歇中間”,避開午間高溫時段進行施工,保障工程進度有序推進。圖為7月13日晚,常泰長江大橋6號主塔建設現場燈火通明。陳暐 攝(人民視覺)
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江平鎮 氵萬 尾村,京族群眾在演奏獨弦琴。黃雪娟 攝( 人民日報2022年7月15日 第4 版《獨弦琴里歌海韻》作品之一,人民視覺)
氵萬 尾村位于江平鎮最南端,轄區面積1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5公里,下轄3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共1231戶6307人。村里建有京族文化廣場、老年人活動中心、標準化衛生室等基礎設施。該村曾榮獲首批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廣西興邊富民示范村等稱號。京族哈節、京族獨弦琴藝術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獨弦琴是京族的傳統樂器,“哈”是京語譯音,含有“歌”的意思,當地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傳歌,漸成節俗,哈節成為京族最隆重的節日。京族民歌、京族魚露、京族高蹺撈蝦習俗等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