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亞里士多德
8月1日,以“新影像,不止所見”為主題的華為2022新影像大賽正式開賽,賽事聚焦高質量影像作品,吸引新一代創作者,使用手機捕捉生活中的美。本次大賽的投稿時間,將一直延續至2022年 11月15日。華為2022新影像大賽的華麗啟航,也再一次吸引了人們對移動影像技術更迭的關注。
從華為P9開始,影像市場掀起了一場“風暴”——攝影似乎可以是另一種樣子。如同當年數碼相機打破傳統膠片時代的格局一樣,手機攝影逐漸成為了人們獲得影像、尋找拍攝樂趣的新“主流”。記得許多資深攝影師外出工作時,除了必備一套專業器材,也會準備一部華為手機,美其名曰“專業副機”,更別說大眾攝影愛好者提起拍照,必不可回避“華為”二字。
盡管我們常說,器材不是攝影優劣的決定性因素,但對于設備迭代更新的向往,似乎一直是大多數人的“信仰”,這也是推動影像技術不斷進步的一股最大原力。
科技洪流在不斷向前時,必然與文化之潮交匯奔涌,最終發展成為時代進步過程中最美麗的一道風景。隨著華為手機影像產品不斷獲得用戶支持,2017年,華為舉辦了第一屆“華為新影像大賽”,并自信地面向全球征稿。 “新影像大賽”中的“新”,是此項征集評選活動的“硬核”。我們來回述一下歷屆活動設置的征集分類,便能一窺此品牌活動的初心?!澳愫茫睢薄癅所有人”“自拍與自畫像”“眾生相”“地理位置”“#情緒標簽”“遠與近”“敘事者”“時間線”“九宮格”等提法的作品分類,無疑在傳統的攝影題材分類中創立了一種全新風格和表述方式,與當下年輕人對事物的理解更為貼近。可見,與華為產品在技術上的追求一樣,“新影像大賽”同樣在不斷進行著探索。
從歷屆的獲獎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投稿作者越來越關注生活本身,關注人性之美,關注我們的世界家園。除了形式感的光影依然是人們對于審美的慣性追求,情感與情緒,照片背后的故事,畫面延展出的想象空間等,更是越來越多地成為拍攝者們所追求所表達的核心意圖。
就讓我們挑選一些“華為新影像大賽”近幾屆的入選佳作,開闊下眼界。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Frame of the Past》2019新影像大賽“地理位置”組別入圍 Jaylord plaza / 菲律賓
攝于阿聯酋沙迦,Al Madam鎮“鬼城”?,F實的風景“懸掛”在廢墟的空窗外,立刻成為了“虛幻”的一幅畫,這種真實與虛幻間的轉化,荒蕪的美景,簡單的構圖,產生了奇特的觀看吸引力。
TIP:這種畫面效果在近幾年出現的攝影作品中并不鮮見,那么對于拍攝者而言,“遇見”可能算是最大的難度,建議對手機攝影感興趣的朋友,多看多觀察,以后也能遇見而不錯過。
《Yin Yang》2019新影像大賽“地理位置”組別入圍 Roeselien Raimond / 荷蘭
魔幻!一張照片卻呈現出魔幻題材海報或插畫的特質,特寫精致地展現出狐貍不可思議的局部、肌理、色彩對比與姿態。
TIP:用手機拍下一幅狐貍的特寫,是需要一些觀察力和基本功的。對這類題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家里的貓貓狗狗來練手。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充滿想象力地去觀察事物,才能拍出與眾不同的特寫樣貌。
《晨曦中的早餐車》2019新影像大賽“你好,生活!”組別入圍 樂山人 / 中國
凝固的瞬間定格有時會讓我們大吃一驚:這畫面真不錯,可這不就是我們天天遇到的日常嗎?沒錯,很多時候,攝影就是個選擇的學問。
TIP:在你的任何一次外出,都有可能與好作品結緣,或者擦肩而過。一個建議,走路不要總看著地,周遭但凡有任何場景讓你心頭微微一跳,你就可以迅速拿出手機站定拍攝了。
《雨中》2020新影像大賽“你好,生活!”組別入圍 Cristian López / 阿根廷
陰冷的冬雨往往讓人感到抑郁、蕭瑟,而這幅“偶爾為之”的作品,因為水氣的覆蓋所制造出的朦朧感,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浪漫與詩意,藍色的環境和艷麗的紅色服裝形成的撞色對比,在冬日的寒意中,向畫面之外溢出著濃濃的暖意。
TIP:每一次拍攝,每一幅畫面都有可能是拍攝者內心意念的表達,是否能夠感染觀看者,就要看拍攝的人是否對周遭的世界充滿情感。
《十月的一瞬定格為永恒》2020新影像大賽“你好,生活!”組別入圍 王洪波 / 中國
節日的煙火壯觀絢麗,而更壯觀的,是觀看煙火的眾人。正是在移動互聯的今天,才能看到人們整齊劃一拿起手機拍照的場景,可以說,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留念儀式。
TIP:你在觀賞風景,我在觀賞看風景的人。這算是有經驗的攝影師的一個小小“套路”。當我們經歷某些聚集時刻,不妨讓自己從人群中走出,去拍下人們各種有趣的行為舉動。
《冬夜之歌》2020新影像大賽“夜之美”組別入圍 Abdulaziz Mohammed Alsgheer / 沙特阿拉伯
這里要再次用上“魔幻!”的感嘆,場景、氣氛、線條、光影、圖案將人間的風景組合成了童話故事中的一幕,一只貓的入場更賦予了畫面一絲寓言的味道。
TIP:夜晚的美景不僅是那些高處俯瞰的萬家燈火,靜謐的路燈下往往也會發生童話故事。向上面這位作者學習,夜間用黑白模式拍攝,濾掉雜質,更強烈地突出光影對比。
《好奇心》2020新影像大賽“遠與近”組別入圍 G?lc? Miruna / 羅馬尼亞
“遠與近”組別,鼓勵用不同的焦段來觀察生活。這一幅小小的微距攝影,擬人化的意趣,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TIP:這是一個關于微距拍攝范例。讓微距的場景更有故事性,更有生活感,比那些只是追求紋理細節的靜物畫面要更能打動人。
《魚尾》2021新影像大賽“組照故事”組別入圍 孟祥玉 / 中國
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像這樣羅列方式拍攝的組照,手機攝影能夠更加便捷地完成這一過程。作者不是在展示不同的魚類進行科普,而是排列出這些絢麗奇異的魚尾,給予我們更多畫面之外的想象。
TIP:我們應該把手機攝影當作一場輕松有趣的游戲,玩著玩著就完成了作品。
《自然》2021新影像大賽“色彩”組別入圍ThanTunOo / 緬甸
風景是否總是那些名山大河?眼前這片花海草場似乎并不是旅行的目的地,卻創造出充滿生命力的蓬勃氣息,相互交織的色彩與質感,猶如一幅人為設計的拼貼圖案。
TIP:拍攝完整的場景似乎是大多數拍攝者的習慣,像這樣打破界限,容納不同色彩與質感的構圖值得我們去大膽嘗試。
《西奧多羅》2021新影像大賽“夜景”組別入圍 Carloman Macidiano Céspedes Riojas / 阿根廷
昏黃的燈光、電視的藍光、暗調的光影,一只門外的寵物犬,“家”的感覺飽滿強烈,這不正是我們晚間休息時盼望出現的場景嗎?
TIP:當我們利用手機的光學計算功能不斷追求明亮環境的時候,也應該回歸一下樸實自然的真實場景。暗調的逆光場面,帶來舒緩靜謐的節奏,讓我們慢慢地觀看畫面,以及想象畫面背后的故事。
手機攝影,不能算作一個嚴謹完整的學科,但它也有著區別于單反、微單攝影的一些特點。因為其便捷的拍攝方式和愈發強大的計算功能,“怎么拍”已經遠遠沒有“拍什么”重要。我們在使用手機拍攝時,更應該讓心情放松,拋下肩負沉重器材時的那些所謂使命感,更細致地去觀察和感受周遭的生活,身邊的人,質樸的情緒,拍攝、分享、因而充實并快樂!也正因手機拍攝能夠帶來的巨大樂趣,每年的華為新影像大賽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移動影像愛好者廣泛參與。
據悉,截止至2021年,“華為新影像大賽” 共有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參與活動,累計投稿數量超326萬件,互動次數達 10 億次?,F在,華為2022新影像大賽再次登場,并新設5個參賽組別,分別是藝術與時尚、運動2個攝影類組別,以及開拍和微電影短片、微電影長片3個攝像類組別,還為所有獲獎者提供媒體合作和官方活動邀約的機會,給用戶帶來“不止所見”的影像體驗。
據悉,華為2022新影像大賽的參賽作品需為使用華為手機拍攝的影像,創作時間不限、華為手機機型不限,更多規則可進入大賽官網(https://gallery.consumer.huawei.com/next-image-2022/)了解。我們期待,我們相信,華為2022“新影像”平臺能讓我們看到更豐富、更不可思議的世界之美!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