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協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聯辦主題研討培訓
培育文物攝影高素質專業人才 助力傳播中華文明視覺形象
研討會現場
11月1日上午,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辦,北京攝影函授學院、中國攝協教育委員會、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網絡部承辦的“堅守中華立場 展示中華文明”文物攝影研討會暨文物攝影高級人才培訓班開課儀式在京舉辦。
本次研討會、培訓班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旨在培育、引領和團結文物攝影高素質專業人才,提高文物攝影專業水平,提高文物展示、傳播水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領導和嘉賓參觀文物攝影實驗室
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彭文玲,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波等出席研討會及開班儀式,并參觀文物攝影實驗室和培訓班授課現場。文物攝影行業專家和文物攝影專業高級人才培訓班教學團隊、學員等共同參與。活動由北京攝影函授學院院長、教育委員會秘書長張希紅主持。
鄭更生講話
鄭更生表示,中國攝協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通力合作,在培養文物攝影高素質專業人才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第一期培訓班已培養2700多名文物攝影人才,為提升文博系統影像工作專業水平奠定了人才基礎,文物攝影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指明了文化建設的新方向,進一步加強攝影與文物領域的融合,必將推進文物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的闡釋和傳播,助力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以影像的方式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楊曉波講話
研討會現場
楊曉波表示,此次研討會和培訓班是文博與攝影兩個領域的跨界交流,在展覽展示、保護利用、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考,也注入了新的活力。雙方將繼續積極推動用影像技術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的自信、自覺、自強,利用攝影語言優勢,充分展示文物所具備的歷史、文化價值。
彭文玲向學員代表贈送學習資料。
彭文玲向學員代表贈送學習資料后與學員合影。
彭文玲代表主辦方向培訓班學員代表贈送文物攝影專業學習資料。
研討會圍繞培養文物攝影高素質專業人才、用影像表現文物所承載的中華文明視覺形象等文物攝影話題展開。與會者認為,文物攝影應從實踐中總結方法,力爭實現突圍與突破:堅持人民性,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展開文物攝影教學與實踐;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文物攝影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推動深層次課題研究,制定高質、高效的文物攝影方案;堅持系統化思維,建立社會多行業、多領域的“全連接”,加強文物攝影相關合作;堅持守正創新,面對新時期行業發展的新趨勢“說新話,干新事”,從線下到線上,從低頻到高頻,從輸入到輸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明,以視覺傳達增強文物為載體的文化傳承。
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理事田春亮發言
授課老師代表劉思強發言
學員代表王宇新發言
會上,北京攝影函授學院及其網絡部負責人介紹了文物攝影人才教育的實施方案和具體舉措。在“育新人”方面,落實基層文物攝影人才線上培訓、“春風計劃”全國中小學教師視覺傳達課程、覆蓋基層攝影群體的常態化文物攝影月拍計劃,以及與南京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等開展的校際文物攝影專題合作研究;在“展形象”方面,開展“一展一拍”計劃拓寬文物攝影應用場景與頻度,持續推進“科技中國,古往今來”攝影項目、“文物進課堂”之中小學課程文物影像庫、“我的家鄉影像志”、文物講述普通人革命故事等主題活動,以及線下文物攝影高級人才實訓。
出席研討會及開班儀式的領導嘉賓和學員代表合影
2月18日,中國攝協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在京簽署合作協議。“文物攝影專業人才系列培訓”作為雙方合作的開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8月2日至9月8日開展的“文物攝影專業人才系列培訓”,現已完成“文物攝影培訓班”的線上教學內容。作為文博系統首次開展的攝影專業培訓,報名人數達到2735人,其中文博工作人員參培占47.5%,覆蓋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文博單位。師資隊伍由來自中國攝協、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國文物攝影學會、北京博物館學會、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的專家組成,課程內容主要涵蓋文物攝影理論、文物拍攝技巧、色彩管理、技術相機操作、實操案例演示、圖片編輯及線上展覽等,以滿足基層文博單位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傳播、展示等工作需求。
文字:中國攝影報 李倩
攝影:張雙雙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