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展訊 | 逝去的平行線——人文滇越·尹永宏攝影展

        分享:

        1666856636302090.jpg

        主辦單位

        云南省攝影家協會

        云南文學藝術館


        展覽時間

        2022年10月29日-11月29日

        展覽地點

        云南文學藝術館四樓

        策展人

        常紅唇

        資助單位

        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


        從偶然到自覺


        1995年,我從四川的一個小縣城來到云南昆明,就讀于云南大學。那時校址還在一二一大街上,白天晚上總能聽到學校背后有火車的鳴笛,我們偶爾跑去教場路那邊玩耍,也經常遇到有火車通過被攔下來。那時候,我對于這條鐵路熟視無睹,也不曾了解它的歷史及來龍去脈。后來喜歡上攝影,看到了很多攝影人拍攝的關于滇越鐵路的影像,和沿路人們的故事,引起了我的興趣。但因離自己身邊太近也沒有過多的去關注他,這也是正是很多找不到題材拍攝的攝影人的一種心態,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02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朋友去了玉溪的盤西老火車站,才發現這條鐵路居然有那么多的歷史,它就是舉世聞名的滇越鐵路。回想起上學時常看見的那段鐵路,就是抗戰初期修建的滇越鐵路的延伸段(未完工的滇緬鐵路)。這條建成于1910年的滇越鐵路是跨國鐵路,起點是昆明,終點是越南的海防。因為軌距只有1米,故稱為“米軌”;鐵路上跑的火車也被人們稱之為“小火車”。鐵路全長854公里,云南境內長465公里,越南境內長389公里;曾被《泰晤士報》稱之為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其意義就云南而言是深遠的,這里就不多敘述他的歷史故事和社會影響。

        滇越鐵路的迷人之處,在于它誕生的歷史背景、所處的區域位置、聯通兩國的文化意義,以及百年來時代變遷賦予它的獨特魅力。信息時代讓我很容易通過各種渠道查閱較多相關的資料,隨著對這條鐵路的了解越發深入,我有了濃厚的去解讀它、拍攝記錄它的欲望。拍攝滇越鐵路題材的不乏優秀的攝影師,作品也各具特色。如何切入話題、如何拍出我了解到的的滇越鐵路,這讓我思索了很久。我最后決定將鐵路的眾多元素提煉為一種輔助符號,重點放在生活在鐵路沿線的人們。畢竟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于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映我們所看到的,因此,紀實攝影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獨一無二的資格。其中,人又是社會發展最有力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每次進行專題拍攝,我都會做大量的前期籌備,這次也不例外。確定好思路后我就開始分段穿行在這條鐵路上。我以鐵路上每個老站點為圓心,觀察周邊的人文生態,拍攝走訪的過程中不斷挖掘當地風俗、歷史、文化等。我不斷否定對于滇越鐵路固有的認識,又不斷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推翻拍攝計劃,又不斷地調整采訪思路,多次反復,才得以完成這個專題。其中好幾張照片就是拍攝過程中了解了新情況后,等待將近一年又再次前往拾得。遺憾的是疫情期間,只完成了國內段的拍攝,不能前往越南段,總覺這個專題不夠完整。但我想那也只是時間問題,對于越段的記錄我想就留到將后吧。

        數碼時代我們很多人都放棄了以前的膠片拍攝和傳統沖印。轉而改用數碼相機去拍攝,得到是大量的儲存于介質的電子文件。我想,這于攝影而言只是完成了攝影這個動作的一半,余下的還需要尋找一種呈現方式,畢竟沒有呈現不能稱之謂照片或者攝影作品。快捷的打印輸出并不能滿足我的需求。近幾年我對古典印相頗感興趣,期間也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將數碼文件經專業曲線軟件調校后,輸出成我需要的規格中間底,運用古典印相的鐵銀印相法曬制出照片,再使用鉑鈀金調色液進行調色,最終得到一張色位深度和數碼輸出完全不一樣的照片。時值獲得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對這個拍攝題材的資助,我便使用這一百多年前的古典印相工藝來呈現我所拍攝的這條百年鐵路,也算是一種很好的契合,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部分展覽作品


        攝影家簡介


        尹永宏, 男 ,1976年出生于四川,畢業于云南大學,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入選25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和15屆、16屆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2014年《大眾攝影》全國影像十杰;2015年《人像攝影》第八屆全國人像攝影十杰;2015年、2017年兩度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2015年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一等獎;2016年中國藝術攝影學會“金路獎”;2016年獲第四屆徐肖冰紀實攝影獎;入圍2016、2018年兩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2019年獲中國文聯青年文藝扶持項目;2019年獲第八屆云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2019年被評為“全國十佳脫貧攻堅優秀攝影師”;2022年獲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2022攜手鑄夢”項目資助。第九屆全國人像攝影十杰評委;第28屆中國攝影藝術展評委。多個大型紀實專題發表于《中國攝影》《中國攝影報》《大眾攝影》等專業媒體。在北京舉辦個人專題展《烏蒙山》《不應回歸的遷徙》《逝去的平行線》。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專著《山的那邊》。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