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國之大者”不負偉大時代
——文藝界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
中國藝術報記者集體采訪
2023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所作的報告,在文藝界引發強烈反響。
“回望過去十年,中國戲劇界充分發揮藝術優勢、價值引領和精神激勵的重要作用,引導廣大戲劇工作者踔厲奮發,孜孜矻矻,生動謳歌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有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藝創作、文藝活動、文藝惠民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取得豐碩成果。”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表示,中國文藝事業未來可期,要增強文化自信,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培育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戲劇花朵,讓中國文藝百花園姹紫嫣紅、氣象萬千。新時代的戲劇工作者,要繼續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創造出更多戲劇精品力作,回應時代呼喚與人民期待,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現中國形象,構筑中國精神,主動擔當起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的歷史使命,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協主席邊發吉表示,中國雜技凝聚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傳遞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廣大雜技工作者將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在國際傳播中“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中國雜技高質量發展。
“有幸在人民大會堂近距離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感覺格外振奮。不僅要在會議期間嚴謹認真細致地記錄好、傳播好大會盛況,更要在會后積極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協主席李舸表示,在中國文聯黨組領導下,將與中國攝協分黨組、主席團一道,團結帶領廣大攝影工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些年來,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以極具號召力的組織優勢,國家、省、市、縣、鄉、村六級聯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團結各藝術門類的文藝志愿者,奔赴天南海北,扎根基層一線,在送文化、種文化、傳精神中促進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讓文藝融入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大局。”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主席馮鞏表示,面向未來,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始終把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作為文藝志愿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站位高遠、內涵豐富、視野開闊、催人奮進。這次大會是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會。十年拼搏奮進,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我們倍感自豪。”中國視協主席胡占凡表示,文藝工作者要深刻領會“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意義,堅持以精品記錄時代,用明德引領風尚,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始終把人民作為文藝的表現主體和服務對象;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用心用情用力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忠實記錄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豐功偉績和精神風貌,抒寫中國人民的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
10月16日上午,海南省文聯組織機關全體干部和省各直屬協會秘書長集中收聽收看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下午,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專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海南省文聯作協黨組書記、省文聯主席夏斐主持會議并講話。夏斐強調,要把習近平總書記所作報告中關于宣傳思想工作、文化文藝工作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認真學習思考謀劃并一體貫徹落實到發揮文聯“兩個優勢”、聚焦“做人的工作”和“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主責主業上來。
10月16日上午,福建省文聯組織全體黨員干部集中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大家一致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內容豐富,催人奮進,要把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在思想與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把準時代方位,明確職責定位,以“大學習、大宣講、大創作”為抓手,通過學習研討、座談交流、教育培訓、理論闡釋等方式,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以文藝的生動形式將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入千家萬戶。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