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9日,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大地生民——紀錄片《田野之上》攝影作品展”在上海東方明珠塔展出,讓身處城市中的人們也能感受到鄉村故事的獨特與生動。
學習出版社總編輯楊夢東、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副主任董彥、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雨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洪雷、騰訊在線視頻節目內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負責人朱樂賢、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王立俊等紀錄片出品機構代表出席并致辭,業內學者、紀錄片主人公、媒體機構代表等共同見證了展覽開幕。
紀錄片《田野之上》由知名紀錄片導演秦博執導,聚焦鄉村振興主題,通過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角度,深入剖析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實踐案例,生動講述中國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立體展示鄉村振興實踐中的新做法、新經驗、新成果。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雨人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黨的二十大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備受世界矚目。6集系列紀錄片《田野之上》項目,通過記錄新時代中國鄉村奮斗、變革與發展的故事,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和政府以及各行各業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也折射出中國人民實干與拼搏的民族精神。“大地生民——紀錄片《田野之上》攝影作品展”,是整個紀錄片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攝制中的各種紀實影像,立體呈現新時代中國鄉村的嶄新畫卷。
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副主任董彥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和底線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更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富的礦藏。講好中國鄉村振興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不僅要堅持國家站位、民族立場和農民福祉,也要具備國際視野和專業,通過展示中國的實踐,體現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世界價值。
騰訊在線視頻節目內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負責人朱樂賢表示,紀錄片《田野之上》首次嘗試采用“內、外觀察”相結合的形式,將真實觀察和自我反射完整、毫無保留地呈現在節目和攝影作品展中。本次《田野之上》攝影作品展不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也是一次充滿著創新的紀錄片創作模式的開始。我們用現代的視角、全新的視聽語言、立體化的傳播,讓中國的故事、中國鄉村的形象在海外建立新的認知,讓更多的海內外觀眾看到《田野之上》不僅是我們的“田野之上”,也是中國的“田野之上”,更是世界的“田野之上”。
導演秦博表示,“看到這么多發生在農村的故事,你會感覺生活的邊界被打開了,你才會理解,為什么要鄉村振興,以及政策背后有多少現實的考量。這些,我們都希望通過影像的記錄來表達和反映。”《田野之上》從籌備到成片,歷時兩年。期間攝制組探訪了中國近百個鄉村,在11個村進行了駐村記錄,進行了沉浸式的觀察。本次攝影展展出的照片就是他們在這些村落拍攝的,每一張照片背后的動人故事,串聯起了紀錄片《田野之上》。
作為紀錄片《田野之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出作品均為紀錄片攝制組在行駛十萬八千里、深入探訪中國100個鄉村的過程中拍攝,真實記錄中國鄉村振興的人物風貌和動人故事,展現直觀、有溫度的新時代鄉村影像。
△攝影作品《5633駛出大涼山》
△攝影作品《不“臭”的豬》
△攝影作品《沙漠里的“石油”》
△攝影作品《引蝶》
△拍攝對象——白族夫妻張斌、張翰敏來到現場
△拍攝對象——農婦李云鳳在現場與自己的照片合影
據悉,展覽共展出150多幅攝影作品,將持續展出至2月28日。本次展覽還特別邀請紀錄片拍攝對象從全國各地來到現場參觀,受到上海觀展民眾的熱情歡迎。
紀錄片《田野之上》是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支持項目,由解讀中國工作室、騰訊視頻、上海廣播電視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學習出版社共同出品,將于今年在國內外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播出。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