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大對涉文藝領域網絡暴力監管和懲治力度的提案
鄭更生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網信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網絡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的同時,對網絡上的不法行為要堅決打擊,特別是對涉文藝領域網絡暴力現象更要給予特別關注。網絡自媒體針對發生在文藝領域的事件進行歪曲或夸大事實的解讀、抹黑,惡意炒作熱門話題,不但對文藝工作者個人形象和文藝行業健康發展造成極大傷害,而且在社會上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如針對2022年央視春晚相聲《歡樂方言》展開的網絡暴力,瞬間評論達到1.6萬條,部分網絡大V、網友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惡意炒作,借題發揮,蹭流量,發表極其不負責任的評論,嚴重混淆視聽。
網絡暴力形成的原因,既有網民單純發泄對生活不滿的因素,也有自媒體為博眼球進行赤裸炒作,更有利益攸關方組織策劃資本運作。近年來,網絡暴力逐漸呈現出有組織、有策劃、有產業鏈條的傾向,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商業競爭領域。“黑公關”和一些網絡平臺為了商業獲利,通過制造對立來賺取流量和熱度,利用爭議話題和負面情緒增加用戶的黏性,操控謠言或以虛假民意誤導網絡輿論,對網絡暴力起了推波助瀾作用。長期的資本洗腦,讓一部分公眾喪失了判斷是非的能力,潛移默化接受了資本輸出的觀點,無意間成為網絡暴力的幫兇。平臺和商業資本的裹挾、飯圈亂象、網絡暴力的頻發,助長了“流量為王”的不良風氣,嚴重違背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更有極端粉絲不顧社會公序良俗和基本是非,無底線“追星”,言行多次挑戰法律道德底線。部分青少年被不良粉絲群體誤導,脫離正常“追星”軌道,造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
解決網絡暴力問題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多方發力。為此,我們建議:
1.網信部門將長期抹黑文藝領域的網絡自媒體列入“黑名單賬戶”進行持續關注,視違規情節嚴重程度通知平臺予以刪除、屏蔽、禁言、斷開鏈接、甚至封閉賬號。
2.網絡平臺強化主體責任,對于明顯歪曲事實的留言和賬號,一經查實,立即進行相應處理,擠壓偏聽偏信的空間,要用正確的價值觀為輿論引航導向。
3.簡化維權程序。網絡暴力屢禁不止,除了高額利潤驅使,還因受害者面臨維權難的窘境。“網暴”門檻低、違法成本低,受害者取證難、維權成本高,在主張權利時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希望能夠簡化維權程序,提供高效便捷的維權服務,加大對侵權人或不履行主體責任平臺的法律責任追究及懲治力度。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