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曾毅攝影藝術與文獻展》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清校區美術館拉開帷幕。眾多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學校的師生等參加了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圖片來源:濟南發布)
曾毅系中國著名攝影家、策展人和社會活動家,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資深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二級教授、意大利佛羅倫薩國立美術學院榮譽院士,絲路國家攝影組織國際聯盟創始人。從事攝影創作50余年,多次在國際國內榮獲多項大獎。本次《曾毅攝影藝術與文獻展》展出曾毅50年來拍攝的《鄉土賦》《涼山謠》和《沭水吟》等系列攝影作品,參展作品204幅。展覽通過優秀的藝術表達和影像記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史,為大眾開啟一段段塵封久遠的珍貴記憶。
此次展覽廣受國內外社會各界的關注,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主席里卡多布西等各界人士發來了祝賀視頻。
開幕式現場,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也通過視頻方式致辭(圖片來源:濟南發布)
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也通過視頻方式致辭。他首先代表學校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向關心和支持曾毅先生攝影事業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潘魯生指出,曾毅在豐富的職業生涯中,以非凡的才華和熱情創作出眾多優秀作品,取得了可貴的成績,為藝術人才培養、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曾毅出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期間,不僅將攝影藝術理念帶入課堂,還把“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及國際學術論壇等引入大學并持續十余年,為國內外眾多師生、攝影師和評論家,搭建了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對大學攝影專業及相關學科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本次展覽展出的200余幅攝影藝術作品,是曾毅50年來創作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凝視鄉土、關注民生,記錄大時代里普通人的瞬間,是時代的影像、歷史的敘事,是認識中國人生活歷史與心靈世界的影像之窗,在我國當代攝影藝術中,獨具視野和風格。曾毅先生始終不知疲倦地為攝影藝術而奔波,真心期望曾毅帶著他的初心與夢想繼續前行,在攝影藝術征程中創作出更多佳作。
曾毅致答謝詞
曾毅致答謝詞時首先感謝全國各地的專家和朋友們出席展覽開幕式,感謝展覽主辦方、承辦方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年來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感謝那些曾經出現在作品中的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們,感恩所有在他的鏡頭中留下過身影和容貌的普通百姓,他們才是作品的主角。他說,一個攝影師的社會責任就是要客觀真實地記錄生活、凝固現實,為歷史留下客觀而真實的影像文獻。提醒后人永遠不要忘記先輩們曾經的過去,永遠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從哪里來的。只有深刻了解艱苦的昨天,才會更好地擁抱燦爛的明天。
開幕式上,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林宇峰接受了曾毅捐贈的攝影作品《條條致富路》。
作為孔子故鄉山東的攝影師,曾毅透過鏡頭語言凝視鄉土、傳承文化、關注民生。從雪后的涼山、剛毅的老戰士再到齊魯大地上的那些父老鄉親兄弟姐妹,曾毅始終記錄著大時代里普通人的瞬間,表現生活情境里永恒的意味。這也使他的作品自然形成了一種靜謐的自信和舒展感,這是一種溫和而深邃的史詩般的力量,是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對無數堅忍而偉大的普通個體精神品格的尊重和關懷。曾毅的作品早已超越了簡單的主題記錄功能,是對傳統和當下的態度與責任,是真正的攝影自信文化自信。
開幕式當天下午,與會嘉賓在國際報告廳參加曾毅攝影藝術與文獻展研討會。會上,大家對曾毅攝影藝術與文獻展的順利開幕表示祝賀,并對曾毅把“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及國際學術論壇等引入大學并持續十余年,為國內外眾多師生、攝影師和評論家搭建了一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對大學的攝影專業及相關學科建設產生的積極影響表示肯定。同時,與會嘉賓圍繞對攝影藝術的理解展開深入探討。
本次活動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辦,山東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展期至4月10日結束。
圖 趙曉林
部分代表作品
《當年七仙女》1983
《海鷗飛來農家樂》1982
《條條致富路》1982
《老街的孩子們》2006
《蕓蕓眾生》2007
美姑縣井葉特西鄉 2016
美姑縣井葉特西鄉沙馬乃拖村 2016
苗文路 李家石嶺 1912年出生 2008
石瑞卿 大莊子村人,1921年出生 2008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