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華為春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終端正式發布全新商用品牌“華為擎云”,在商用領域進一步加碼,把“品質可靠、自主創新、開放共創、以人為本”植入品牌DNA,昭示出持續深耕商用領域的決心。同時,華為終端商用也推出兩款全新產品——華為擎云 G540與華為擎云 S540,打造商用筆記本的全新標桿。
進軍商用領域一年,華為終端發布商用專屬品牌
當數字中國建設不斷深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政企客戶多場景協同辦公需求持續增長,行業急需通過全新解決方案實現生產力的越級提升,助力企業提速增效。華為洞察到這一趨勢后,在2022年4月20日華為終端商用辦公新品發布會上,華為宣布全面進軍商用領域,“消費者業務“更名為“終端業務”,覆蓋商用產品和消費產品兩大模塊。
此后近一年時間里,華為終端持續完善商用產品布局,依托硬件和軟件兩大生態,不斷豐富商用筆記本、臺式機與顯示器、平板、智慧屏、穿戴等產品品類,將消費品領域的精品體驗和創新能力帶到商用領域,為政府和金融、教育、醫療、制造、交通、能源等行業客戶在數字化建設中構建核心競爭力,打造高效的智慧辦公體驗。
“擎”意為向上托舉的動作,有支撐,承受住壓力寓意。是擔負重任、頂天立地的人,也是人手中的工具。“云”是廣闊天地,充滿了機會和可能,是眾擎之人的最終理想、未來。其宗旨就是用華為的全場景互聯、自主創新的眾擎力量將客戶帶入到最終的“云”理想、未來。
“擎云直上,共創新境”是華為擎云品牌的理念,華為認為數字化轉型不會是一個企業獨立完成,而是每一個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華為擎云作為華為旗下全場景終端商用產品及解決方案品牌,致力于對業務的深入理解,提供貼合用戶場景的商用終端解決方案,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理想道路上的可靠伙伴。
基于此,華為擎云定位于以全棧自主技術及商用全場景能力,與客戶攜手共建互聯互通的數字化未來,通過全業務場景、敏捷迭代、創新領先、開放協作的能力打造貼合客戶需求的商用終端解決方案,深挖行業應用場景,讓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進程。
華為擎云首款商用筆記本面世,革新智慧辦公體驗
本次與華為擎云品牌一同發布的,還有華為擎云 S540與華為擎云 G540兩款全新商用筆記本。其中,華為擎云 S540是面向中小企業用戶的輕薄多能商用本,集輕薄便攜,強大的性能配置,設備互聯智慧特性等多項實力于一身,致力于為中小企業辦公效能提升添磚加瓦。
華為擎云 S540機身采用鋁合金材質,輕至1.39kg,薄至17.2mm,非常適合商務辦公和出差場景,配有14英寸FHD護眼屏,獲萊茵雙重認證,降低電腦屏幕對視覺的刺激和眼睛不適感。硬件方面,華為擎云 S540最高配備i7-1260P芯片,支持擴容至48GB內存、4TB存儲,同時搭載華為Metaline天線,支持Wi-Fi 6無線網絡,并配有豐富接口。出于華為對品質的要求,華為擎云 S540通過了多項權威質量認證、每一臺都經過60+項嚴格的可靠性測試,整機獲得IPX1防水認證。同時,由AI慧眼、AI音效打造的智慧會議功能,多設備協同、一拉即連的超級終端功能,以及系統底層優化技術Super Turbo的智能應用加速,也為企業帶來了高效、穩定、便捷、智慧的辦公體驗。
華為擎云 G540則是面向政府及大企業客戶的智慧可靠商用本,以安全可靠的產品質量、端到端的全棧IT解決方案以及定制化的客戶方案,幫忙企業構建面向未來數字化轉型的穩固、安全及靈活的IT基礎設施。
在華為擎云 S540 的配置和功能基礎上,華為擎云 G540配備雷電4接口,可通過拓展塢實現網口、音頻口、數據口、充電口及顯示屏接口等的集成,進一步滿足外接需求。考慮到政府及大企業更高的安全要求,華為擎云 G540歷經14大項31小項的軍規MIL-STD-810H測試,嚴苛環境依然穩固運行,并通過100萬小時MTBF認證,保障產品的低故障率高品質,同時預置TPM 2.0安全芯片,可在啟動、密碼管理上帶來更加完善的安全保障。
廣受商用市場歡迎,華為終端商用產品榮獲權威認可
如今,華為終端商用產品已實現了辦公全場景覆蓋,從政府、大型企業,再到處于轉型“陣痛”階段的中小企業,華為終端商用業務始終秉持“同路人”理念,在與合作伙伴的緊密配合下,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打造豐富的定制化解決方案,有效解決多種痛點,也因此贏得了客戶、市場與渠道合作伙伴的廣泛認可。華為終端商用榮獲京東2022“最受企業客戶歡迎的商用品牌”,華為終端商用產品也憑借安全可靠的品質和高效智慧的體驗,在眾多優秀產品中脫穎而出,斬獲多家權威主流科技媒體的年度大獎。
隨著數字化轉型進程的不斷推進,華為將繼續作為“同路人”的角色,攜手合作伙伴推動商用領域生產工具變革,以眾擎力量幫助廣大政企用戶到達最終的數字“云”未來,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