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
第六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以“城市·共融”為主題,設征稿主題展、專題邀請展、主題學術研討會、手機攝影展、攝影企業展、分會場平行展六大板塊,共有五大洲53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展出作品近1600幅。作為國家級、國際性攝影大展,本屆大展各項展覽與活動緊扣年度主題,推動深圳與世界的共融,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海內外優秀攝影家和優秀作品共冶一爐,碰撞出更多藝術火花。
展期:2023年4月26日 - 5月13日
“灃標杯”“關愛殘障”公益攝影展
2023年5月12日-1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批準,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文化辦公設備制造行業協會聯合主辦、中國攝影家協會作為支持單位的第24屆China P&E在北京展覽館舉辦。展會上將呈現由中攝協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中國文化辦公設備制造行業協會、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等單位舉辦,由富士膠片(中國)提供沖印的《“灃標杯”國際聽障攝影展暨“關愛殘障”主題公益攝影展》,展出“灃標杯”國際聽障攝影展過往十屆的入選作品。這些作品圍繞“大愛無疆”主題,體現了殘疾人群體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以及對積極融入社會、共融共建共享的生活追求。
展期:2023年5月12日至15日
地點:北京展覽館
粵海岸
薛云麾影像展
東起潮州西至湛江,廣東4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其中許多地方都留下薛云麾的足跡。此次展覽選取了跨度24年間,薛云麾拍攝的60張關于南粵海岸的照片。其中,既有早年邊防武警巡邏的歷史畫面,也有呈現近年耕海牧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影像;既有一線城市填海建設的如火如荼,也有漁村沙灘上人們親海愛海的真情流露。
展期:2023年5月6日 - 6月6日
地點:深圳龍崗坂田手造文化街九月藝術館
展出張霆三個專題。《期會東坡》和《江南舊曾諳》是張霆攝影極具代表性的兩個系列專題,也是他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思考后所作的圖像闡釋,作品在多個重要攝影展獲獎,業內有較大影響。《圣地——中華文明的良渚基因》是張霆在良渚文化遺址實地采風,以宏大的城址、水利系統、精致的玉器漆器為元素,歌頌中華泱泱文明的創新作品。
展期:2023年5月5日 - 5月14日
地點:江蘇省現代美術館2、3號展廳
于曠野上綿延的時間
杰弗瑞·布隆德作品展
杰弗瑞·布隆德是一名攝影師和畫家,曾在世界各地的畫廊舉辦40余場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他的6部影像作品和9件攝影作品,攝影作品也皆是視頻作品的截圖拼接而成。這些作品多數拍攝于布隆迪在法國圖賴納的居所附近以及法國著名的河流盧瓦爾河畔,另有兩張拍攝于瑞典。布隆迪最初以創作繪畫為主,繪制了很多風景作品。深受意大利畫家喬治·莫蘭迪的影響,布隆迪的創作關注空間,以及在時間維度上空間中蘊含的細微變化。正是這樣的繪畫創作,讓布隆迪最終轉向了影像的創作,去呈現時間本身及其中蘊含的變化和生命力。
展期:2023年5月13日 - 7月30日
地點: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
(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營運中心2號樓裙樓三層)
無盡盡眠
王文楷個展
"無盡盡眠"創造一個由現實逐漸入夢的三重空間。在恍惚的神秘場域中,這些閃爍、嘈雜、重疊又漂浮著的影像,擠壓成一個龐大的混沌,仿佛時間到達零度,卻又緩慢地在序列中鋪展開。《糖眼》中,王文楷以一種自我反諷的姿態,捕捉社會快消文化的視覺“刺點”;《嗜睡》是現實與夢境的臨界——王文楷在意識狀態轉化“出神”中創作這一作品,以散文式的圖像敘事引領觀眾遁入意識的時空之旅,呈現的是返回、重疊,又線性展開的邏輯;在昏暗中閃爍的《日以作夜》系列,燈箱裝置制造出晝夜交替的現實或幻象,如同清醒夢的一些瞬間;《白房子》以1692年的塞勒姆女巫審判案為敘事藍本,王文楷創造了一個故事框架,并用電影置景和燈光還原一個巫性舞臺空間,演員按照劇本在既定空間中自由探索。
展期:2023年5月13日 - 6月18日
地點: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
(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營運中心2號樓裙樓三層)
點擊海報,了解展覽詳情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