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像之名,以“拾城”為媒。第三屆“拾城攝影獎”啟動,今年將采用眾籌獎金的模式,期待更多愛心與支持的注入,以鼓勵“拾城攝影獎”的獲獎作者們。此外,本屆“拾城攝影獎”還更新了賽制,將通過全新環節來展現諸位參與者的想象力。誠邀更多朋友,以更新的方式參與進來,共同創造出更多更有生命力、更有價值的聯結。
拾城攝影獎眾籌細則
1. 贊助:企業公司贊助依拾城和贊助方的具體協商確定。
2. 獎金捐贈:捐贈人在知情、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向“拾城攝影獎”提供獎金捐贈,金額自主。
3. 捐贈金額全部進入拾城攝影獎獎金池,所有款項、捐贈人的姓名和金額(在其同意前提下)將定期進行公示。
4. 捐贈起止期:征稿之日起,至終評評選結束之日止,評選結束后自動開啟下一年度捐贈。
5. 捐贈方式:加拾城微信工作號(dixphoto999),預付金額。
6. 獎金分配方式:年度最佳圖片占比20%,每個類別的金獎占比10%*4(年度最佳圖片獎金和單類別金獎獎金不重復領取)、銀獎占比5%*5,銅獎占比3%*5。
7. 捐贈人回饋:
①在拾城微店購買畫冊等任何產品可享受一次7折優惠(無時間限制);
②捐款任意金額,可優先參與拾城后續組織的活動、分享會等;
以上權利捐款人可自己使用,亦可轉贈他人。
參評類別
作品定位:只接收單幅紀實攝影作品
特色:采用線上視頻直播方式進行終評評選
分類:
1.生活——以表現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生活狀態為主的作品。
2.人物——以表現人物為主的作品,如兒童、青年、中年、老年、打工人、父母、少數群體等。
3.事件——以表現具體事件為主的作品,如新聞事件、社會熱點事件等。
4.手機——以手機等移動通訊設備為工具拍攝的作品。
5.致敬大師(新增分類)
幾乎每個攝影師剛學攝影的時候都有一個模仿的過程。
拾城攝影獎“致敬大師”的分類,以攝影史上重要攝影大師的經典單張影像為參照對象,通過模仿攝影大師的構圖形式或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形式和內容的創新都可以參評。
第三屆拾城攝影獎“致敬大師”選取的是約瑟夫·寇得卡的經典影像,代表了攝影師對其身處的重大歷史時刻的影像紀錄。
1968年8月21日,布拉格,瓦茨拉夫廣場。攝影師:約瑟夫·寇德卡
提示:
①戴著手表(或其他記錄時間的工具)的手腕入鏡+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可以是自己的手腕入鏡,也可以是別人的手腕入鏡,可以從上下左右各個方向入鏡,可以是多個手腕入鏡,代表性場景可以是公共事件的重大時刻,也可以是個人所經歷的重大時刻)
②當客觀紀實攝影無法滿足你的情感表達之后,在經歷公共事件或個人的重大歷史時刻你會通過怎么樣的主觀攝影表達方式(本次致敬大師系列的主觀表達必須有身體其他部分介入,可以還是手,也可以是臉、腳等其他部位,拍攝時應以前景如圖)
③放棄對時間的模仿,如果用你的拳頭入鏡,你會用怎么樣的方式創作拍攝?
④其他你所能想到的,對這張影像的致敬。
致敬大師投稿圖說要求:
圖片拍攝時間、地點,以及一句話講述你的拍攝理念。
參評規則
1. 本評選不收取參賽費。
2. 參賽作品必須拍攝于2022年4月1日-2023年6月30日之間。
3. 截稿時間:2023年6月30日
4. 每位參賽者五個類別一共限投不多于10件作品。
5. 參賽作品文件大小需在2MB-5MB之間,長邊不低于3000像素,格式為JPG。
6. 使用拼接、特技、多重曝光、畸變矯正等技術改變作品像素或比例的照片不得參賽;除剪裁外,不能通過添加、調整、移除圖片中的人或者物。利用圖片處理軟件對作品明暗、對比度、色彩飽和度、色溫等調節過度,致使背景或背景中的人物、物體模糊、消失,從而造成圖像內容的改變的照片不得參賽。
7. 參賽照片必須寫有作品標題和要素齊全的文字說明,圖片說明包括但不限于拍攝日期、拍攝地點(國家、城市、地區、省份)、圖片中的人物身份、圖片中發生的事件、交代“看不見”的信息,即無法從圖片內容直接獲得的信息。
8. 攝影師不能通過重現還原的手段,有意地促成或者改變照片中的場景(致敬大師類除外)。
9. 進入終評階段,入選的參賽者必須提供相機拍攝圖像的原始文件,供主辦方核驗作品的真實性。無法提供圖片說明和原始文件的作品不能進入終評。
10. 參賽者應保證其為所投送作品的唯一作者,并對該作品的整體及局部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參評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方的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若參評作品引發著作權、肖像權爭議等法律問題,均由參賽者全權負責。
11. 對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一經發現將立即取消參賽資格。“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可能嚴重誤導公眾認知、具有欺詐性質等一切違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情形。
12. 獲獎作品一旦被發現并證實有違背參賽要求的,立即取消其獲獎資格,并在主辦方相關對外平臺上公布。
13. 投稿者擁有作品著作權,主辦單位享有永久免費使用參賽作品的權利,可以重復使用這些圖片進行出版和展覽等,并在使用過程中尊重參賽者的署名權。征稿期間,用于宣傳和展示的作品,不代表最終入選結果。
14. 本著評選是選出更多優秀作品的原則,可以在全體評委同意的情況下,在評選過程中對每個類別行使一次調整權(對作品進行投稿類別調整、推薦動議等)。鑒于直播的特殊性,現場任何突發情況,評委有最終決定權。
15. 本征稿啟事解釋權歸“拾城”攝影師聯盟所有。凡參賽者,即視為已同意本征稿啟事之所有規定。
16.嚴禁使用AI技術生成的圖片參加本次比賽。
投稿渠道
作品只能通過以上其中一種途徑提交,同一幅作品只能提交一次,復制鏈接或點擊圖標可進入投稿頁面。
郵箱投稿須知:
①請將參賽圖片按“類別+序號+作者姓名+手機號碼”的格式命名(本次大賽設置生活、人物、事件、手機四個類別)。
示例:張三投稿給生活類2張、人物類3張,圖片文件名應為:生活01張三139********、生活02張三139********、人物01張三139********、人物02張三139********、人物03張三139********,以此類推。
②請為每一張參賽圖片單獨建立一個圖片說明文檔(TXT或者WORD格式),文檔標題對應圖片標題,文檔內容為其對應參賽圖片的標題、拍攝時間、拍攝地點、所拍攝的事件及人物等關鍵信息。每一張參賽圖片及其對應的文字說明的文件名應一致。示例如下:
參賽圖片的文件名:生活01張三13xxxxxxxxx.jpg
參賽圖片說明的文件名:生活01張三13xxxxxxxxx.txt(生活01張三13xxxxxxxxx.doc)
圖片說明內容示例如下:
標題:放風箏
2022年9月10日,北京,兩名男子在公園里放風箏。
③將所有參賽圖片和說明文檔打包成一個壓縮文件,添加到郵件附件。壓縮包文件請以“參賽+作者姓名+手機號碼”的格式命名。
④參賽郵件名稱請以“參賽+作者姓名+手機號碼”的格式命名。
評選方式
本獎項通過初評+終評兩輪評選出最終的獲獎作品。
初評:由初評評委進行線下評選,選出部分參賽作品進入終評;
終評:由終評評委采用無記名投票、陳述辯論等形式完成,將全程線上直播。
獎項設置
1. 年度最佳圖片1幅:獲實際獎金募集總數20% +獲獎證書+“拾城”五周年畫冊1本+雅昌影像獎品,年度最佳圖片獎金和金獎獎金不重復領取;
2. 每類各設金獎1幅:獲實際獎金募集總數10%+獲獎證書+雅昌影像獎品;
3. 每類各設銀獎1幅:獲實際獎金募集總數5% +獲獎證書+雅昌影像獎品;
4. 每類各設銅獎1幅:獲實際獎金募集總數3%+獲獎證書+雅昌影像獎品;
5.“評委心選”作品7幅(每位終評評委各選一幅金銀銅獎之外的“遺珠”照片,不分類別,允許多名評委選擇相同作品):評委簽名證書+雅昌影像獎品。
評委名單
終評評委
終評直播主持人
初評評委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