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劉香成 鏡頭 · 時代 · 人》開幕:重溫時代的記憶

        分享:

        微信圖片_20230613150010.jpg


        2023年6月9日,浦東美術館開館以來的第一個攝影展——《劉香成 鏡頭 · 時代 · 人》(Liu Heung Shing  Lens · Era · People)開幕。本次回顧展是劉香成迄今為止展出體量最大的一次,近200件作品中超過半數為初次展出。這也是他首次將視角擴至全球地區,為國內觀眾帶來攝于中國之外的作品。展覽更打破過去以事件和年代為線索的策展方式,以單元分區并著重展示其攝影語言,從視覺文化要素中提煉攝影手法。本次展覽由陸家嘴集團出品,浦東美術館舉辦。


        640 (3).jpg

        上海市陸家嘴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蔡嶸,陸家嘴集團副總經理、浦東美術館公司董事長李旻坤,劉香成與藝術家丁乙在開幕儀式上共同為本次展覽揭幕。


        微信圖片_20230613151646.png

        劉香成肖像 黎曉亮 攝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劉香成是首批端著照相機記錄中國的記者之一,他幾乎塑造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向世界展示的“國家面孔”。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從備受矚目的重大事件,到平淡無奇的瑣碎日常,劉香成捕捉著歷史的脈絡與人們的真實情感。他的作品不僅強調新聞層面的在場,更突顯其個體對歷史時刻的特定思考,以及極具個人趣味的美學表達。劉香成的藝術跨越攝影媒介本身,通過鏡頭講述故事。

        多元的教育與文化背景培養了劉香成對于文化的敏銳度,同時帶著對中國土地的深刻理解,為新聞界提供了罕見的中西方雙重視角。作為一位獲得多項獎項的攝影家,他的攝影方法論不僅奠定了關于中國報道的影像風格,也對中國新聞攝影的趣味和方法產生了深遠影響。

        劉香成是自1978年以來第一位在北京任職的美國《時代》周刊和美聯社的首席駐華攝影記者,他及其作品曾獲獎項包括:“普利策現場新聞攝影獎”(1992);“海外記者俱樂部獎”(1992);《巴黎攝影》“當代攝影界最有影響力的99位攝影師之一”(2004)等,并于2015年創辦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微信圖片_20230613151331.jpg


        展覽以“面孔”“姿態”“時機”“刺點”“人群”“風土”“后記”七個單元,呈現了囊括歷史事件現場、知名人物肖像、特定時期中不同國家民眾的真實日常生活等主題的近200件珍貴攝影作品,并特別以一方現場實景還原劉香成攝影生涯中一次獨特的照片沖印經歷,生動展示彼時新聞中的圖像是如何被創造、選擇和傳播的,聚焦了劉香成多年來對中國發展的關注,亦囊括對于世界格局變化之觀察的藝術實踐,探索、澄清和揭示宏大敘事的復雜性,將日常生活作為時代的試金石,以攝影捕捉時代精神和社會風貌變化的積極影響。



        上世紀70年代,上海人民公園長椅上,一對對男女依偎著“軋朋友”;北京一方舞池里,人們隨音樂輕快踱步跳著交誼舞......80年代,街頭巷尾,時髦的青年們戴著夸張的黑色墨鏡;天安門廣場上,恢復高考后的學生們在挑燈夜戰......90年代,藝術界蓬勃生長出新,演藝圈引領流行趨勢,創作出的眾多經典作品流傳至今......21世紀開始,廣告牌林立的上海,享悠閑時光的人們在城市天際線間駕駛著敞篷車,在外灘品嘗著下午茶......這些來自劉香成相機鏡頭里的畫面,是否也是你和祖輩父輩的同款時代記憶?展覽除了呈現你我得以共情的中國故事,還展示了他在美國、印度以及已經消逝的蘇聯等地銘刻下的特定時代印記,這些記載在膠片上的圖像為我們提供了重新理解一個時代的可能性。劉香成表示,在本次展覽中展示的這些攝影作品中,只有不到1%是見報的新聞圖片。他從成為駐外記者伊始就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講述新聞之外的“更大的故事”,而不僅僅只是盯著新聞發布會、洪水或孟加拉國的龍卷風這樣的“新聞事件”。“所以,最終事情還是取決于你如何面對自己的工作。”“回顧我的工作經歷和過去的生活,我希望鼓勵人們不要被‘不可能’的想法固化思維。這場展覽希望讓觀眾在離開時心想,原來攝影有那么多的可能性。”他說。


        微信圖片_20230613151352.jpg


        面孔

        這是劉香成進入陌生地點或環境的一把鑰匙。拍攝一個面孔,或捕捉一個表情,意味著鏡頭需要貼近拍攝對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攝影師會通過溝通與交流鼓勵拍攝對象卸下防備。拍攝者必須有同情心與同理心,拍攝對象也一定會感受到這一點。劉香成鏡頭中的面孔并沒有被時代凝固。在他廣泛拍攝的肖像中,這些面孔向我們展示了他們所處時代的線索。無論貧困、富有、悲傷、喜悅、平靜或激動,這些面孔都擁有永恒的尊嚴,蘊含我們易于理解和記憶的特征。

        “面孔”記錄著每一張臉上所鐫刻的獨特信息,從受當時時尚流行影響的西雙版納街頭的年輕人,到坐在紫禁城的溥杰(最后一個滿族皇帝溥儀的弟弟),時過境遷,鮮活的面孔依然能夠喚醒每個共同經歷那段歲月的人。

        三個戴著太陽鏡慶祝春節的女性,為傳統裝飾注入了現代氣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982年

        溥杰(最后一個滿族皇帝溥儀的弟弟)在紫禁城。北京  1981年

        女演員瓊·柯林斯與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聊天,同時拿著一張沃霍爾為她創作的肖像快照。洛杉磯  1985年


        藝術家陳逸飛在工作室作畫。上海  1996年


        姿態

        在劉香成的鏡頭下,人們的姿態是自然而放松的。這與他從身體語言的微妙之處提煉的豐富情感相呼應。姿態往往意味著人們對周圍事件、生活與工作環境的自然或本能反應。在觀察姿態的過程中,劉香成從不追尋刻板印象,并舍棄顯而易見的套路,從而發揮他認為一個優秀的攝影記者對其拍攝對象應有的好奇心。

        與面孔類似,肢體語言和姿態能夠以相同的方式折射情緒,劉香成對此感到十分好奇。對于他而言,姿態是解鎖境況、陌生人、場景與歷史時刻精神處境的密碼,也是他用來記錄不同地方與時代的各類社會群體的心境的工具。

        人民公園長椅上的青年情侶,上海  1978年

        一場學生舞會,北京  1979年

        曾梵志試穿一雙手工制作的鞋子,倫敦  2012年

        中美《上海公報》簽署十周年紀念期間,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擺出服務員的姿勢,杭州開往上海的火車上  1982年

        微信圖片_20230613145845.png


        藝術家蔡國強在他奶奶家中,泉州  2011年


        時機


        新聞攝影的全部秘訣在時機,它是對重要歷史時刻的見證,也是對社會生活和個人的典型時刻的捕捉。好的攝影師必須在對的時間點按下快門,以捕捉事件發展的關鍵點。對于劉香成而言,時機并非是運氣,而是在舉起相機之前進行準備和研究的結果。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每到一處,他都會首先開展調研,了解如何預判準確時機的到來,以及相關的人物與行為的本質。劉香成杰出的職業生涯經歷了諸多重要歷史瞬間,沒有一個是偶然的。

        微信圖片_20230613145900.png

        前蘇聯總統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于克里姆林宮向全國直播電視演講后合上講稿,莫斯科  1991年

        (此作品獲新聞領域國際最高獎項普利策獎的“現場新聞攝影獎”)

        高考恢復,學生們涌向天安門廣場燈火通明的地方學習,北京  1981年

        106歲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北京  2011年

        美國時裝周設計師羅伊·侯斯頓和他的模特在長城上游覽,北京  1980年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左)和喬治·盧卡斯(右)在好萊塢中國戲院前摔角,洛杉磯  1984年


        刺點


        一個好的攝影師也必須是一個好的編輯。特殊的職業競爭,練就了劉香成的能力。在前媒體和前互聯網時代,與今天相比,流通的照片數量很少。新聞攝影向來是一種高度競爭的職業。每天的新聞中,每個故事只能由少數幾張構思精巧、敘述巧妙的照片來呈現。因此,每張照片的方寸之間,攝影師必須提供最豐富的信息與細節。

        除了見證關鍵時刻之外,照片還必須提供可識別與閱讀的細節。劉香成習慣于在海報、廣告、產品宣傳、裝飾與陳設等圖像形式中巧妙地融入其跨國文化經驗。因此,他的照片跨越時間和地點,得以獨立于最初的新聞報道而存在。

        最早接受雙眼皮手術的女性之一,北京  1981年

        北海公園中的時髦青年,北京  1981年

        出生在上海的模特姚書軼,上海  1996年

        兩位女士在浦東兜風,上海  2010年


        人群


        人群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因素,它能反映事件的規模與現場的感受。人群也是一個微妙的棱鏡,攝影記者可以通過它來洞察社會。這部分照片有些拍攝于事件的關鍵時刻,有些則誕生于閑暇與機遇中。因此,它們也更能反映劉香成富有個性的目光甚至是幽默感。我們可以把人群理解為時代和歷史進程中無意識的細節,而人性的光輝往往閃爍于無意識的瞬間之中。


        南京路上的人群,上海  1977年

        和平賓館內的北京首家西式咖啡廳,北京  1979年

        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正在指揮中央樂團,北京  1979年

        燕山石油化工廠的工人,北京  1979年


        風土


        不同于新聞攝影中那種瞬息萬變、劍拔弩張的場景,“風土”部分的照片都是在旅行或報道途中信手拈來的人物與場景。它們誕生于旅行之中,歷史事件之間的空白時刻,再現了美麗的風景與當地活動的情調,揭示了生生不息的社群與周遭環境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是劉香成詩意氣質的自然流露。

        新德里市郊的農村景象,印度  1987年

        一個騎著騾子的男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郊四子王旗  1980年

        一名解放軍士兵坐在中國民航的飛機下,思茅機場,云南  1980年

        一名農婦為懷里的孩子遮擋正午陽光,廣西  1980年


        后記


        作為攝影記者,這個身份將劉香成帶到了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在“后記”單元,劉香成從他個人相冊中挑選了一些照片,分享其職業生涯的亮點和一些最難忘的時刻。

        劉香成和法國攝影師馬克·呂布,北京  1981年

        劉香成、美聯社同事維多利亞·格雷厄姆及翻譯為美聯社社長約翰·羅德里克接風,北京  1980年


        本次展覽由陸家嘴集團出品,浦東美術館舉辦。


        640 (1).jpg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看|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尹人香蕉网在线视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亚洲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