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綜的視線——早期攝影在東亞(1850年代-1919年)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在開館第六年推出2023年度館藏研究展——《錯綜的視線:早期攝影在東亞(1850年代-1919年)》。延續“用藏品講述中國攝影史”的XPM館藏展傳統的同時,本次展覽將研究視野延伸至東亞,結合水彩畫、銅版畫、年畫、浮世繪等多種媒介的作品,與海內外20余家機構及多位藏家合作展示500余件作品,力圖在更廣闊的地域范圍下多維度探討早期攝影在東亞的展開,呈現各種意圖驅使下攝影所觀看記錄到的近代東亞的歷史社會景象。
展覽時間:2023年9月16日-2024年9月1日
展覽地點:湖南長沙·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二樓4展廳
超越紀實——20世紀西方攝影名家原作展
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以35位頂級攝影大師的作品,講述100多年里人類值得銘記的瞬間,呈現了紀實攝影之外的巨大潮流在過去百年中的不同階段。
展覽時間:2023年9月15日-2024年2月25日
展覽地點:嘉德·宥愛藝術中心(蘇州工業園區假日街7號)
票價:97.00元 | 10:00-17:00(周一閉館)
火星,我們來了!與老馬的旅程
這是作為斯洛文尼亞攝影藝術家老馬(Matjaz? Tanc?ic?)在中國的首個大型機構個展,展覽將藉由47件攝影力作,為觀眾呈獻一段超越現實的視覺體驗。觀眾跟隨老馬的鏡頭,發現不同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團體如何為實現人類的太空之夢而蓄力,也可以感受到人們對于自身、對未來、對太空旅行和對地球上生命的無限想象與期待。本次展覽是上海攝影藝術中心的最后一個展覽。
展覽時間:2023年9月9日-12月31日
展覽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東臨滄海”國際攝影藝術季
本次活動以濱州渤海灣為主體,用多個專題全面展示濱州渤海灣的豐富影像和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風土人文等。同時呈現有關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甚至國外大海大洋的作品,以此展示不同的海洋、海岸線文化,用攝影促進省內外、國內外海洋文化的交流。
展覽時間:2023年9月9日-12月31日
展覽地點:濱州西紙坊?黃河古村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走進龍崗系列活動
活動分為“魅力城區?活力龍崗”全國攝影大展作品展、第十四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作品精選展、觸摸經典:世界攝影大師原作精品展三大板塊。展覽在展示每位攝影師藝術作品和藝術成果的同時,也是在用鏡頭聚焦美麗龍崗、用影像展現精彩蝶變,向全國人民展示龍崗的活力、潛力和魅力。
展覽時間:2023年9月12日-10月6日
展覽地點:深圳·紅立方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館
最美灣區——第三屆大灣區風光攝影展覽
作為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項目之一,展覽展示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呈現羅湖之美、深圳之美、灣區之美。
展覽時間:2023年9月16日-10月25日
展覽地點:深圳羅湖區文化館清水河館
千年一線 中軸印象——2023東城區中軸攝影展
中軸線上的四時流轉,北京老城的朱甍碧瓦,首善之都的人居畫卷,盡數收錄于本次攝影展,無一不令觀展群眾大飽眼福,感受中軸線的魅力。北京市東城區始終秉承“崇文爭先”的理念,中軸攝影展作為東城區群眾文化展演季系列互動之一,旨在用攝影的方式丈量歷史、賡續文脈,展現中軸線的壯美與文化內涵,通過大眾的視角和鏡頭捕捉中軸之美,記錄下新時代人們心中的中軸印象。
展覽時間:2023年9月6日-9月19日
展覽地點:東城區圖書館一層展廳(北京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首都后花園 天然大氧吧——”長城之約 休閑之都“攝影作品展
攝影展包括長城文化、無價之寶和密云風情三個篇章,以100余幅作品寄情于北京長城的雄偉壯麗,著意于密云水庫的旖旎風光,展現于京郊城鄉的美好生活,贊美密云在保水保生態和綠色高質量發展上取得豐碩成果。
展覽時間:2023年9月12日-9月26日
展覽地點:北京·密云區博物館
(圖片來源密云文旅)
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
北京站將是此次全國巡展的終展。本次展覽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全面升級,由7大主題板塊升級為8大主題板塊,分別涵蓋探索發現、大地之美、奧妙生命、勇闖未知、全新視界、環保之聲、《國家地理》的攝影記者們及巍巍華夏。此次新增40幅全新作品,多幅獲獎作品首次亮相中國,囊括人類、動植物、建筑、自然等多樣化的拍攝素材,帶觀者領略從未見過的斑斕奇景;同時,特別策劃關于中國的展區——巍巍華夏,發現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之壯闊山河,體驗中華泱泱大國之千年文明。
展覽時間:2023年8月18日-10月31日
展覽地點:北京華貿中心北區商業20號樓2層
票價:78元
游息——劉普丹藝術攝影展
劉普丹的攝影,皆是路上的風景:有西域旅途中三千年不腐的胡楊和蒼穹之下的地平線,也有日日走過的都市公園里落日瞬間和庭院里曇花一現的隱匿景致。作者以攝影為工具,以景物為媒介,表達內心意念,呈現此展,療愈內心。
展覽時間:2023年9月10日-10月29日
展覽地點:另一個美術館一號館(廣州番禺區市橋甘棠大道11號)
題圖選自“火星,我們來了!與老馬的旅程”展覽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