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網、人民圖片組織攝影專家和報社編輯對當日人民日報刊登的照片進行認真評選。最終,第2版《利用海洋溫差能發電取得新突破》(作者:奚曉謙),第15版《大山里的體育課》(作者:肖偉)入選今天的“推薦精品”。這兩件作品作為本周(2023年9月11日至9月17日)的候選作品,將參評2023年9月17日進行的2023年第38期“人民日報收藏攝影作品”評選。
利用海洋溫差能發電取得新突破
(人民日報 2023年9月12日第2版)
近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研發的我國首套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成功完成海試,這是我國首次在實際海況條件下實現海洋溫差能發電原理性驗證和工程化運行。海洋溫差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之一,指海洋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由溫度差而形成的熱能,極具開發價值和潛力。8月,“海洋地質二號”船搭載著這套裝置,在我國南海1900米深海域開展了首次海上試驗。試驗發電總時長超過4小時,最大發電功率16.4千瓦,有效發電利用率達到17.7%。圖為搭載海洋溫差能發電裝置的“海洋地質二號”船進行海上試驗前期準備。奚曉謙 攝
大山里的體育課
( 人民日報 2023年9月12日第15版)
近日,巖腳教學點的教師陸成文在體育課上教孩子們投籃。巖腳教學點是貴州省貴定縣沿山鎮的一所“微小學”,位于苗族村寨,新學期共有28名學前班學生和6名一年級學生,陸成文是教學點唯一的公辦教師。2012年,陸成文大學畢業,考到巖腳教學點,此后一直堅守在此。除了文化課,他還教體育、美術、音樂等科目,同時兼顧學校的營養餐采購等工作。在大山深處默默堅守,陸成文希望孩子們感受溫暖,學好文化知識,未來能夠實現夢想。肖偉 攝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