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23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問界新M7又傳熱銷捷報。自9月12日正式上市后,問界新M7深受消費者喜愛,日均大定1500+,徹底引爆大型SUV市場。問界新M7投入超過5個億全新打造,擁有超智慧的鴻蒙智能座艙、超先進的高階智能駕駛與超強的主被動安全,為用戶帶來享六座,大五座的全新體驗。
日均訂單1500+,問界新M7引爆細分市場
作為一款集大智慧、大空間、超安全于一身的25萬級豪華智慧大型SUV,問界新M7投入超過5個億重金全新打造,憑借比肩百萬級豪華品牌SUV的產品力和極致的智價比,備受市場與消費者關注。問界新M7在9月12日正式上市后,銷量一路高漲。銷量持續走高的背后,與問界新M7過硬的產品力密不可分。
在發布會現場,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表示:“問界新M7系列重金投入五個億全新打造,通過華為深度賦能,搭載華為鴻蒙智能座艙3.0、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HUAWEI DriveONE增程電驅平臺等黑科技,讓它不僅成為‘智能座艙天花板’,還是‘智能駕駛天花板’,更是‘智能安全天花板’!在看不見和看得見的地方,為用戶帶來了比遙遙領先更領先的極致體驗!”
舒適智慧同級領先,為用戶體驗傾注100%熱愛
得益于華為技術的深度賦能,問界新M7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舒適的超大空間、更智慧的智能體驗。問界新M7搭載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率先實現了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預計在今年12月,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城區NCA)[1]將實現全國都能開、越開越好開的智駕體驗。此外,問界新M7升級全新智能增程技術,智能識別工況與環境,合理分配增程器與電機之間的使用策略,動力更好續航更長,靜音更優能耗更低。
鴻蒙智能座艙更流暢、更好玩,超級桌面帶來更多手機應用,HUAWEI MagLink?華為車載智慧屏系統拓展出空間場景新玩法,華為MatePad平板即掛即連,實現多設備聯動,智能座艙秒變個人創作室、多人會議室、兒童書房,魔力空間靈活切換,打造“移動的全屋智能”。
問界新M7聚焦家庭出行場景,全面優化駕乘體驗。大五座超大空間,更大更舒適;享六座布局更靈活,給用戶更多購車選擇。問界新M7大五座擁有同級領先的有效車內空間,長度達到3338mm,每個座位都很寬敞。享六座采用全新零重力座椅,帶來極致的舒適享受與放松體驗。大五座標配全新“棉花糖”座椅,10層舒適疊層設計,發泡總厚度100mm;標配4個座椅的通風、加熱與按摩功能,讓每個座椅都如頭等艙般舒適。此外,問界新M7大五座還配備了前后雙空調箱、17個空調出風口、后排空調觸控大屏、全自動舒享電動踏板[2]等領先舒適配置。
主動被動雙保險,雙超安全更可靠
被動安全不懼意外,主動安全避免意外,物理安全與智能安全雙倍保險,成就問界新M7系列雙超安全。被動安全方面,問界新M7車身結構匹配開模,重新改造焊裝產線,更安全、更可靠。全車潛艇級熱成型鋼占比24.4%、高強鋼和鋁合金占比80.6%,全面優于現售50萬級豪華品牌主流車型。同時引入CBS(Composite Body Solutions,復合車身解決方案)復合車身材料,有效提高車身剛度和碰撞安全性。此外,新車全系標配八個安全氣囊、前排雙預緊安全帶,基于更多真實場景驗證,為用戶提供全方位駕乘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問界新M7不怕事、更能避事。HUAWEI ADS 2.0主動安全能力持續進化,首發全向防碰撞系統,實現前向、側向和后向全向防碰撞能力,全方位守護才是真安全。AEB(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自動緊急制動)最高剎停時速提升至90km/h,可減少90%因注意力不集中和路況復雜造成的交通事故,主動安全能力業內持續領先。
問界新M7憑借出色的產品力和創新的技術引領,贏得了市場與消費者的充分認可。問界始終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更超越期待的產品和服務。問界新M7系列官方指導價為:M7 Plus五座后驅版24.98萬元、M7 Plus五座四驅版28.48萬元、M7 Max五座智駕版30.98萬元;M7 Plus六座后驅版26.98萬元,M7 Max六座智駕版32.98萬元。現在下定問界新M7,即贈送價值33000元的權益[3],歡迎廣大消費者預約試駕到店體驗。同時,問界同步推出感恩回饋活動,M5智駕版老用戶可享8000元HUAWEI ADS 2.0城區智駕領航NCA抵扣券。
[1] 計劃2023年Q4 支持,需行駛在有清晰道路邊界的結構化道路上
[2] 電動踏板需選裝
[3] 首銷期于2023年10月7日截止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