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多美包頭全國攝影大展
展出的百余幅優秀作品內容涵蓋了包頭城市建設、工業發展、歷史人文、社會文明、生態景觀等題材,既有來自面向全國攝影師廣泛征集后的精選,又有劉宇、郁大波、袁稷、少衛、鄭戈5位名家攝影師受邀包頭采風的佳作,題材廣泛,情感豐盈,視覺靈動,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
展覽時間:長期展出
展覽地點:內蒙古包頭奧林匹克公園內
首屆“新疆是個好地方”旅游攝影大展
本次展覽分為6個展區,分別是:主題展、國際展、邀請展、AI圖像生成展、報名展、數字影像云展廳,共計36個展覽,千余幅攝影作品構成,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攝影人參與。展覽定位“新疆是個好地方”主題,匯聚中外獨特視角,兼容多元鏡頭語言,通過AI影像、全息投影等科技元素表現新疆多元文化。
本次活動以“藝術化、國際化、創新化、數字化”為目標,由展覽展示、公益講座、攝影調研、國際交流、旅拍對話等豐富多彩的內容組成,凸顯“攝影展覽+國際交流+文旅融合”的特色,活動精彩紛呈。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6日-10月10日
展覽地點:新疆美術館
首屆中國絲綢之路攝影大展
本屆絲綢之路攝影大展以“傳承歷史文脈 弘揚絲路精神”為主題,由主題展覽、新時代絲路影像研討會、中外絲路影像交流、攝影名家講座、攝影訓練營、影友擂臺賽等內容組成。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8日-10月8日
展覽地點:青海·西寧市湟源縣丹噶爾古城
“綠水青山·華韻湘風”
中國(張家界)綠水青山攝影展
攝影大展通過大型燈箱展陳方式,向中外游客及社會各界展出“綠水青山·張家界奇峰三千”百米攝影長卷等反映全國、湖南省及張家界綠水青山的攝影作品150幅。展覽旨在以相機鏡頭深入挖掘湖南省綠色文化資源,以豐富的創作,助推全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1日-10月9日
展覽地點:湖南·武陵源區標志門廣場
開幕現場圖片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來電啦藝術季”暨泥美術館開館展
泥美術館是一個由廢棄水電站改建的美術館,開館展覽立足水電站及溪口當地歷史與人文,邀請一批知名紀實攝影師及影像藝術家創作了一系列圍繞水電站及溪口創作的精彩作品,還展示一批優秀的中國鄉村影像作品。展出內容分為九個部分:傳奇水電站、魚多肉足、經典鄉村——名家名作收藏展、我的一張鄉村照片、100年的新窯子——著名攝影家黑明個展、走溪口——未來鄉村在地藝術項目作品展、鄉村新浪潮、靈山江邊的一棵樹、來自1969的一份快遞,此外還有,豐富的公教活動。
該館致力于打造中國鄉村攝影中心的泥美術館,未來的重要使命是呈現、挖掘、研究和收藏鄉村主題影像,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中國鄉村攝影中心。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6日-12月26日
展覽地點:浙江龍游溪口未來鄉村
“故鄉的路”第五屆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作品展
本屆“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不再限制民族,共收到來自26個民族的275名攝影師的投稿,共361組攝影作品。這26個民族包括:阿昌族、白族、布依族、藏族、朝鮮族、達斡爾族、傣族、東鄉族、侗族、鄂溫克族、哈尼族、哈薩克族、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怒族、畬族、土家族、佤族、維吾爾族、瑤族、彝族、壯族。經過評委會評選討論,最終甄選出20位獲獎攝影師,其中,60歲的朝鮮族攝影師樸亨蓮榮獲“中國民族影像大獎”,65歲的彝族攝影師胡小平榮獲“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大獎”,29歲藏族攝影師達佤央金榮獲“中國少數民族青年攝影師資助獎”。
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每兩年一屆,旨在發現、鼓勵和支持熱愛自己的民族并具有非凡藝術創造力的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家,通過對攝影家所做的探索和實踐的嘉獎,來支持中國少數民族攝影的發揚光大,并以此影響和促進中國本土民族文化的多元發展。
展覽時間:2023年10月3日-10月15日
展覽地點:北京798藝術區映畫廊
谷倉漫游計劃
“谷倉漫游計劃”是對本雅明“都市漫游者”概念的當代回應,該計劃圍繞杭州新近網紅地標——大谷倉,召集了5位影像創作者和1位建筑領域的寫作者,以“都市漫游者”的身份,展開悠閑地游蕩。漫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及背景出發,觀察和思考大谷倉作為城市空間與文化、歷史、社區及不同人群的關系。通過攝影、拼貼、裝置、寫作等方式對所見之物進行重構,對現代性、消費主義和城市動態變化的影響發表評論。伴隨著藝術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這座1800㎡的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細枝末節紛紛浮出水面。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3日-10月15日
展覽地點:浙江良渚文化藝術中心·2樓臨展廳
橫斷漣漪紀:無名之地
展出藝術家陳蕭伊系列作品。《當特提斯海向西退卻,留下殘響》與《心跳》旨在揭示橫斷山脈的皺褶山體作為介質所傳遞的時間性與感知。除此之外,展覽還將呈現一些節選文本,分別來自由陳蕭伊基于“橫斷漣漪紀” 作品系列所創作的短篇虛構故事《重誓》,以及她在完成該項目的調研走訪期間所撰寫的日志。這些文本被金屬“石頭”所遮蓋,觀者撿起這些“石頭”,通過一種不甚明了的非線性褶皺敘事去探索在這一項目周遭泛起的漣漪。
展覽時間:2023年9月17日-10月15日
展覽地點:新時代媒體藝術中心(上海普陀莫干山路50號-11號樓2層)
“亞洲文化遺產之光”攝影展
亞洲大學聯盟“亞洲文化遺產之光”攝影大賽由亞洲大學聯盟主辦、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承辦,共收到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印度尼西亞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緬甸仰光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斯里蘭卡科倫坡大學、沙特國王大學、阿聯酋大學、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所有15所AUA成員高校的近百位學生投稿。經過評委會的專業評審,18幅作品脫穎而出。作為大賽的延續,亞洲大學聯盟、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聯合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香蜜湖街道黨工委(街道辦)和香蜜湖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多家單位,選擇百幅優秀作品舉辦本次展覽,旨在呈現璀璨的亞洲文明之光和亞洲各國為保護、發揚文化遺產作出的努力,以期引導觀展大眾共同參與到對亞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來。展覽結束后,將繼續在香蜜湖四季花谷面向公眾免費展出,時間為10月20日至11月16日。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6日-10月18日
展覽地點:深圳市福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現場圖片來源:清華國際
第四屆沈陽國際在地影像藝術節
影像藝術節以“重聚”為主題,力邀國際、國內多位知名策展聯合為影像藝術節策劃先鋒、多元、前衛的展覽單元,旨在表達解封后藝術與公眾的再次相擁、重聚。影像藝術節將充分發揮開放融合、協同共享的“國際化”職能,確保展覽活動的國際性、藝術性、學術性,力爭最大限度為沈陽藝術節助力,為沈城人民和全國乃至全球游客帶來重磅藝術體驗。除展覽外,影像藝術節特設影像藝術學術研討會,力邀攝影家、藝術家、攝影理論家、藝術評論家、知名策展人、出版人、書評人等主講、出席學術研討會、圓桌論壇等。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7日-10月31日
展覽地點:沈陽K11購物藝術中心-L1萊星頓大道、麥迪遜大道、L6雕塑公園
拉斐爾——文藝復興的光芒
展覽由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聯合乙十六藝術、北京坊推出,將拉斐爾被收藏在世界21家著名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的48幅館藏代表作,通過世界博物館收藏級數字采集技術,經1:1超高清復刻,并在意大利本國運用高科技光源平衡技術加以噴繪與制作,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裝幀,完美還原藝術大師拉斐爾的傳世臻品。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9日-11月12日
展覽地點:北京坊勸業場藝術中心
購票及預約參觀請關注“北京坊”微信公眾號,在后臺回復關鍵詞“拉斐爾”,即可獲取購票鏈接。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