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共同按動相機快門,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平安中國”攝影大展閃亮啟幕。
記錄“楓橋經驗”的時代賡續,傳遞“平安中國”的生動圖景。2023年11月27日,由中國攝影家協會、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平安中國”攝影大展系列活動,在“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新時代“楓橋經驗”率先踐行地——浙江紹興舉辦。記錄“楓橋經驗”的時代賡續,傳遞“平安中國”的生動圖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平安中國”攝影大展在紹興市城市展示館閃亮開幕。
▲開幕式現場圖片
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中共紹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如興在開幕致辭時說:作為紹興文化的一張“金名片”,“楓橋經驗”如同一面光榮鮮紅的旗幟,始終引領、推動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弦歌不輟,薪火相傳。他表示將以本次攝影大展為契機,深化拓展各方交流合作,不斷加大文化投入,努力推動“楓橋經驗”的聲名遠播、紹興文化魅力的精彩綻放,為建設平安中國作出更多紹興貢獻。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為參加活動的各地攝影人授課。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出席大展開幕式,并在紹興市文化中心文化館報告廳為紹興市各區縣攝協負責人及會員代表做《守正創新,以中國式攝影語言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專題攝影公益講座。從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三個方面,概述了攝影不僅是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和社會變遷的縮影和佐證,更是每段歷史時期,人民奮斗的時代符號。
▲嘉賓觀展圖片
中國攝協副主席劉魯豫代表中國攝影家協會發表致辭。他說,“楓橋經驗”的靈魂是依靠人民群眾就地化解矛盾,堅持人民立場是其鮮明底色和價值內核。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他希望廣大攝影人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與時代同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楓橋經驗”的第一線,創作出更多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為“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寧”做出新的貢獻。
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趙曉剛表示,浙江的攝影生態豐富,多年來,浙江省文聯攜手中國攝協、浙江省攝協聯合主辦了多項活動,涌現出大批優秀的攝影人和攝影作品。本屆平安中國攝影大展通過生動的影像展現“楓橋經驗”下“中國之治、中國善治”的生動實踐,彰顯了紹興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和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地的擔當作為。他期待“平安中國”攝影大展能成為有影響力的學術品牌,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以“兩個先行”打造“重要窗口”,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貢獻攝影的力量。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紹興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袁云在開幕式上介紹了本次大展有關情況。
▲嘉賓為“平安中國”大展入展作者代表頒發榮譽證書。
中國攝影報社副總編輯柴選,全國公安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攝協顧問、湖南省公安廳原副廳長陽紅光,浙江省攝協主席王小川,紹興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朱建剛,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車東海為10位入展作者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紹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湯文全,市八屆人大黨組副書記、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王繼崗,全國公安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趙飛,浙江省攝協副主席胡曉陽,浙江省攝影家協會秘書長沈峰,省攝協顧問裘志偉,中國攝影報社副社長萬戈,金華市攝協主席洪兵,以及浙江省、紹興市有關單位負責人,紹興政法系統代表,市攝協和會員代表,入展作者代表,媒體記者等參加活動。開幕式由紹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楊頌周主持。
“平安中國”攝影大展于今年7月啟動征集,至9月15日截稿,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作品25000余件,最終評出入展作品120件。步入展廳,一幅幅表達方式豐富多樣的展覽作品以多元化的呈現形式激活了“平安中國”攝影大展這一創作主題。120件作品如同120個攝影故事,或從時代取義、或從微中取景,有移動法庭,鄉村治理調解團隊,有民主選舉,法治科普,護航“夜經濟”,還有活躍在鄉村社區的百名網格員的身影以裝置形式排列呈現……作品內容題材多樣、展陳精彩紛呈。攝影人以光影藝術為媒介,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記錄下全國各地在“平安中國”建設中的珍貴瞬間,以及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的鮮活內容,既展示了新時代的善治“楓景”,也映畫了“平安中國”的美好愿景,續寫了傳承弘揚“楓橋經驗”的精彩篇章。業內人士高度評價:作品既展現出從紹興到浙江、從浙江到全國,從“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國”的生動畫卷,同時,也凝結著全國各地攝影人對平安和諧建設和基層治理的思考,體現了攝影人對紀實攝影新觀念、新視角的不懈探索與創新。
▲展覽現場
拍攝50多米攝影長卷《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源地的善治長卷》的入展作者馬健虎任職諸暨市人民法院,同時也是諸暨市攝協主席。他立足本地,用5個月時間,將數千張照片近千人物融入畫面,利用數字技術按1:40比例的畫幅,多情景、多景別、全景式的以敘事版長卷形式,講述了60個“楓橋經驗”大小故事和和諧共生的生活圖景,畫面中包括愛心食堂、公益團隊、趙家拳棒、諸暨地方戲劇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真情抒懷,創新性呈現出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源地的善治系列故事和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圖景。
▲展覽現場
本次入展作者應靜是一位醫務人員,此次有兩組作品入展。她被影友簇擁著在自己的作品《紡城“洋娘舅”跨國助企解民憂》前留影。她說這是自己第一次入展全國性攝影大展,通過參加“平安中國”主題的“向越而來”攝影工作坊,使自己明確了拍攝主題和表現形式。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她把鏡頭對準在浙外籍人士,體現出楓橋經驗也走向了國際化。
用攝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反映“楓橋經驗”是有難度的。如何創新性并嘗試藝術化表達,同時又不失紀實性、專題性、故事性,本次大展不僅給出了完美答案,還在開幕當天下午舉辦了“平安中國”的視覺表達與影像傳播研討會。研討會就大展主題進行了學術探討和定位,為大展提供了進一步的學術支撐和思路上的開拓。與會嘉賓結合“楓橋經驗”主題下,“攝影人能做什么”“怎么做”等問題分享了各自的實踐經驗和學術理念,對今后有關主題性創作和思考帶來有效幫助和提升。
此次活動由中國攝影報社與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中共紹興市委宣傳部、中共紹興市委政法委員會、紹興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全國公安攝影家協會、紹興市攝影家協會、紹興市城市展示館協辦。展覽為期一個月,將展至12月27日。
圖片:胡卓君、章斌、沈鴻泉、朱海港、王衛民、鐘恒陽、吳平
識別二維碼,觀看在線影展
平安中國大展圖賞
解決糾紛(組照之一) 丁建輝 攝
派出所里的“留守兒童快樂驛站”(組照之一) 房德華 攝
最美人墻 徐暉 攝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數字化革命 周升蓉 攝
霧朦山路遠,馬背法官歸 林曉文 攝
法潤少年 范德松 攝
西湖“楓”警 石宇陽 攝
商城“洋娘舅”(組照之一) 傅效峰 攝
歡樂地跳起來 李國賢 攝
暴雨中的堅守 范艷民 攝
移動法庭解民憂 俞曉委 攝
別怕,叔叔在 張鴻飛 攝
最美睡姿 李結義 攝
護蕾行動進山村 覃遠軍 攝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