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工業風與城市潮——京津雙城記影像展》開幕活動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與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同步舉辦。同時,在天津規劃展覽館舉辦《京津雙城工業遺產的低碳更新理論與實踐》專家論壇,來自北京與天津的政府、企業、新聞機構、文化藝術、院校、民間團體等100余位專家領導齊聚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嘉賓們也同步線上參與,共同為工業遺產城市影像發展和再創造及京津工業文化建設建言獻策。
天津市科協學會部部長劉元剛、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科技處處長李曉紅、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聯絡處處長李文家、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影像專委會主任委員王偉強、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于化云、天津市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黃晶濤、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黃曉春、天津市文化旅游攝影協會會長段鐵軍分別致辭。本次開幕式由天津市城市規劃學會城市影像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侯鑫主持。
天津市科協學會部部長 劉元剛致辭
劉元剛首先祝賀展覽的成功舉辦,他指出,作為中國的兩大直轄市,天津和北京在歷史和現代文化方面有著豐富的遺產。其中,工業遺產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與歷史載體,承載了城市的發展印記與文化文明,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他認為展覽以工業風和城市潮的融合為主題,詮釋了保護與發展的和諧統一。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科技處處長 李曉紅致辭
李曉紅首先表達了對京津雙城記攝影展活動的高度肯定,她認為工業遺產是重要的文化遺產類型,當前需要全面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天津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富集,要堅持規劃引領,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文物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聯絡處處長李文家致辭
李文家首先熱情洋溢地回顧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與天津規劃學會近年合作舉行的攝影展,以及取得的熱烈反饋。她指出,攝影展覽體現的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把整個京津工業文化遺產的發展過程凝聚在了這些攝影作品里,本次展覽是對天津全面建設高質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都市的完美呈現。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影像專委會主任委員、同濟大學教授王偉強致辭
王偉強在線上遠程對活動致辭,他回顧了去年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影像專委會與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合作舉辦京滬雙城展的情況,指出此次京津雙城展的舉辦,主題鮮明,視野進一步聚焦,并且將“雙城聯展”這一品牌延續下來,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城市加入這一品牌。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于化云致辭
于化云指出,工業遺產已成為時代的記憶,與此同時,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也是當代人亟待思考的議題。本次展覽是京津冀一體化視角下對工業文化遺產發展的重要探討。
天津市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 黃晶濤致辭
黃晶濤認為,工業的記憶伴隨著天津衛與北京城走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潮起潮落,在工業遺產成為文化資源甚至成為城市名片的今天,通過雙城記攝影活動在天津與北京的這次相聚,更加富有意義。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黃曉春致辭
黃曉春指出,本次影像展從城市規劃和歷史保護的專業視角,以視覺影像獨特的表達力和多角度的對遺產保護的問題進行專業的剖析,記錄了工業遺產的歷史滄桑,展示了更新改造后的活力,將進一步促進雙城交流,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區域協調發展。
天津市文化旅游攝影協會會長 段鐵軍致辭
段鐵軍指出,當前我國大力提倡新工業發展,通過影像作品對工業歷史的記錄與回顧,將激起人們的懷舊,也激起人民的信心,這是對我們文化的自信,也是面向未來的前進動力。
本次展覽以北京市、天津市范圍內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為主題,包括但不限于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展示、生產工藝與流程、工人生活、工業大院生活區風貌、城市更新及活化利用等。聚焦兩座城市的工業遺產更新,旨在采用攝影視角,通過圖片展現城市老舊工業建筑的現狀,以及在更新改造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對城市面貌的改變,展示北京和天津兩座城市老舊工業建筑存在的問題和存量更新的實踐經驗。
開幕式上,與會嘉賓還為參展的攝影師頒發證書。
徐蘇斌、廖正昕、陶滔三位專家分別帶來了《中國工業遺產研究概況》《回眸與展望——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規劃考量》《工業化的時代記憶》三個主題講座。
天津大學講席教授,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蘇斌以“中國工業遺產研究概覽”為主題進行了講座,從國際化視野下中國的工業近代化研究、工業遺產信息采集與數據庫建構、工業遺產排名價值評估、工業遺產再利用策略研究和從工業遺產保護到文化產業發展幾個方面出發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講解。其中以景德鎮等精彩的案例生動詮釋了文化創意產業在工業遺產更新發揮的能動作用。最后結合北京正在開展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提出了對工業遺產未來發展的展望。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廖正昕從規劃視角下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出發展開演講,首先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當下幾類工業遺產更新項目的成功案例,并以此為借鑒引入世界遺產價值研究方法,構建北京歷史文化價值體系,其中特別指出當代規劃從業者應更加關注現當代遺產保護。最后,她總結到: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物質載體是特定群體的集體記憶,保護利用傳承好工業遺產,有助于發展新時代的工業文化,提升中國工業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陶滔從攝影角度探討了工業建筑的更新與視覺創造。他以工業化、時代、記憶為關鍵詞,分別從對工業化進程中的城市化與產業升級、工業化遺跡與城市記憶的融合、以及工業景觀與藝術表現的融合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述。首先對工業化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以及中國在工業化進程中的努力進行了講述。接著從記憶研究領域探討人們對工業遺產的探索,以及對工業和城市發展歷程的懷念。最后分享了他以多重曝光技術合成影像拍攝工業元素的系列作品,認為多重曝光合成的影像的創造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以下為北京 、天津展覽現場
北京展區
天津展區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