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新聞“110”熱線接到張家口市民張先生反映,稱其在網上參與了“0元攝影課”學習,隨著課程的深入,“0元”變成了付費,付費后才發現課程內容大多是網上免費的內容,授課老師也已失聯,感覺自己上了當。為此,河山新聞記者聯系到專業律師,為市民、消費者作反詐提示。
張先生業余時間迷上了攝影,在網絡上搜索攝影知識時發現了一個寫著“0元攝影課”的帖子。“發帖人介紹自己是資深攝影人,靠攝影實現了財富自由。今年,他推出了一門‘0元、零基礎’學習攝影知識的課程。我當時一看不收錢,就想先聽聽試試。”張先生介紹,在表達了聽課意愿后,他收到對方發來的直播課連接。前幾天的課程內容豐富,他一度以為自己發現了“寶藏”。但很快他被告知免費課結束,之后的課是付費課,對方表示,付費課比免費課更好,并且還有老師一對一輔導。
“免費變付費,我心里挺復雜?!睆埾壬硎荆环矫嬗X得自己有可能進入了一個騙局,一方面又覺得這門課確實不錯,自己已經進步很大,再學下去一定受益匪淺。矛盾的張先生到網絡上詢問這門課的評價,不少網友評論:“我報了,效果不錯,花錢肯定比不花錢好。”“跟了老師兩個月,可能是我比較有想法,長進還是很大的?!边€有熱心網友在評論區晾曬自己的照片作品,展示付費學習后的成果。“我陸續翻了很多貼,評論區都有人推薦這個老師,可見這個老師是靠譜的。”張先生主動聯系了老師,老師詢問他相機的品牌后,告知他價格為一年4200元。這個價格并不便宜,但一想到能學習知識,提升自己,張先生還是咬咬牙支付了。購買了課程后張先生才發現,付費課的內容大多是網上免費的內容,原本承諾的直播答疑也變成了錄播,一對一輔導更不見蹤影。張先生直言自己上當了。
“‘0元學攝影’?如果有這樣的好事,培訓機構早就門庭若市、人山人海了,哪還需要打廣告促銷?”河北國器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劉艷霞表示,張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0元學理財”“0元學剪輯”“0元學音樂”等案例屢見不鮮,這些靠忽悠賺錢的培訓課程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破壞了培訓市場正常秩序,《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都有相關懲處條款。
針對此類事件,劉艷霞提醒市民,此類事件已經屬于電線詐騙范疇,當事人應到當地公安機關報警,并出示相關證據。證據包括:雙方簽署的合同或協議、轉賬記錄、聊天記錄等。另外,市民在購買此類產品時,首先要選擇正規的公司或機構,查詢其相關資質,像本案中的“資深攝影人”并無資質可查,極有可能是騙子化身;其次,遇到免費變付費的情況后,應多方咨詢,查看類似的網評和專業人士的建議,不要盲目轉賬;再次,學習課程最好選擇面授,網絡授課容易遇到虎頭蛇尾、內容不符、性價比不高等情況,且對方在沒有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情況下,不能算作違法行為;最后,建議廣大市民、消費者遠離這些“0元學”“0元購”等消費陷阱,并將自身或他人遭遇分享給身邊人,提高大家的反詐意識,避免不必要的經濟和精神損失。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