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
本屆大展以“城市·節拍”為主題,設六大板塊內容:征稿主題展、主題學術研討會&講座、專題邀請展、手機攝影展、攝影企業展、分會場平行展。活動旨在以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時代觀念、新的攝影角度、新的展示載體,展現中國城市的新風貌。通過一系列的攝影活動,構建新的影像世界,打造中國攝影傳播新陣地,創作和積累更多佳作,探索影像與城市的人文關懷,促進攝影理論、攝影美學、攝影作品展示與傳播等方面的創新,推動攝影藝術的普及和提高,為中國攝影事業發展開拓新路。
展覽時間:2024年4月26日 - 5月9日
展覽地點: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深圳故事
第七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平行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深圳從一個昔日落后的邊陲,蛻變成為一座充滿活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是一部鮮活的改革開放史,舉辦此次展覽,旨在以影像再現當年深圳創業者奮斗的場景,與城市城市飛速發展的歷程,展現深圳傳統文化脈絡和創新發展。讓觀者有機會再次重溫中國改革開放的決策對深圳的影響,一覽深圳特區滄桑巨變的傳奇故事。
展覽時間:2024年4月16日 - 4月28日
展覽地點:深圳中心書城南區二樓“深圳藝廊”
偉大的足跡——格雷高爾·戴高樂攝影展
攝影家格雷古瓦爾·戴高樂是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將軍的侄孫。自1978年首次來中國,時年20多歲的格雷古瓦爾用鏡頭記錄了中國當時多彩的人文畫面。他先后去了許多城市,之后又多次來到中國,拍攝了大量的珍貴照片。2021年,格雷古瓦爾帶攝制組,沿著中國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人當年在法國的“足跡”,探訪了周恩來、鄧小平、趙世炎、蔡和森、向警予等革命者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拍下許多珍貴照片,結合他之前多年的作品,精挑細選反映中國近幾十年歷史變遷的照片,組成本次展覽。
展覽時間:2024年4月24日- 4月26日
展覽地點:北京和·藝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金蟬西路甲1號·酷車國際匯展中心三層)
留真·留神·留心——蔡斯民攝影與文獻展
此次展覽通過“留真”“留神”和“留心”三個板塊全面呈現新加坡著名攝影家蔡斯民的藝術經歷和藝術成就。“留真”板塊共展出了他所拍攝的14位中國畫名家的84件攝影作品;“留心”板塊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豐富呈現蔡斯民幾十年的藝術經歷和追求。“留神”板塊展出了蔡斯民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拍攝的吳冠中影像作品的集萃,共60幅。蔡斯民最早設計師出身,早期在廣告界工作,上世紀50年代開始從事攝影創作。
展覽時間:2024年4月20日 - 6月21日
展覽地點:宋莊美術館
(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藝術園區甲2號)
云中觀星——馬蒂阿士·坦契奇攝影展
馬蒂阿士·坦契奇的鏡頭記錄了從自制火箭制造者到開發可持續棲息地的初創企業,展現了推動太空研究普及化的重要貢獻者,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代表了不同的國家和領域。
展覽時間:2024年4月18日 - 5月8日
展覽地點:北京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館
第九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勞動節前一個周末,第九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本屆博覽設立核心、平臺、洞見、廣角、連接等,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20余座城市的46家優質展商,其中既包括一系列備受推崇的國際及本土實力畫廊,也包括多家活躍于攝影及影像領域的藝術、文化機構及商業品牌。從享譽全球的影像大師,到活躍在影像藝術界的中堅與先鋒力量,逾千件優秀藝術家的力作齊聚一堂。
展覽時間:2024年4月25日 - 4月28日
展覽地點:上海展覽中心
“涼城微攝力”攝影展
本屆攝影展以“涼城味道”為主題,經過征集、邀約,共收到368幅投稿作品。最終評選出“金攝力”作品6幅、“銀攝力”作品8幅,以及22幅“品味獎”作品。本次攝影展以社區群眾文化與專業展陳模式相結合,旨在為社區居民提供無邊界的藝術現場,實現以文化藝術服務社區。
展覽時間:2024年4月18日 - 5月31日
展覽地點:上海市虹口區友間公寓公共空間
現場圖片來源:文化虹口
心理、水文與書寫
本此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公共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現地創作與策展”(On-Site Curating)構成主體,并特邀數位在地創作者參與,展開有關水文議題、在地知識和歷史地理狀況-地方情境的調研、行走與創作。此外,展覽還會挑選出50余本與河流、湖泊、海洋相關的藝術書和小說構成一份“慢水讀本”。
展覽時間:2024年4月23日 - 5月20日
展覽地址:浙江杭州光畫堂藝術中心
洱海的樣子——楊士斌攝影展
跟隨老大理人、著名攝影師楊士斌的鏡頭,觀者可以看到洱海的過去、現在,了解洱海保護治理成效。楊士斌說,洱海是一幅世間少有的山水畫卷,她俊美的樣子,寫也寫不完,拍也拍不夠。
展覽時間:2024年4月23日 - 4月29日
展覽地點:云南大理古城蒼山門二層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