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在萬物豐盈、生機勃勃的初夏時節,5月22日,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和中國文聯出版社在中國文藝家之家組織舉辦《2023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出版發布暨《2024中國藝術發展報告》編撰工作啟動會。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董耀鵬,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戲劇篇”負責人陳涌泉,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曲藝篇”負責人楊發航,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舞蹈篇”負責人羅斌,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網絡文藝篇”負責人郝向宏,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楊曉雪等出席會議。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報告》主編徐粵春主持出版發布會并在編撰啟動會進行工作部署,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報告》副主編袁正領主持研討會和編撰啟動會,中國文聯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柏松介紹2023年《報告》出版情況。現場參會的還有中國文聯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和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各篇目負責人、首席專家,《中國藝術發展報告》編撰出版方,發言專家代表,2023、2024年《報告》責任編輯、聯絡人,有關高校、圖書館等相關機構及“文藝兩新”代表,以及媒體記者代表等約100人。
△《2023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出版發布會現場。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董耀鵬為新書揭幕。
△董耀鵬為首席專家代表羅斌、丁亞平頒發證書。
會上,董耀鵬揭幕新書,并為2023年《報告》首席專家代表羅斌、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學部長丁亞平頒發證書,陳涌泉、楊發航、羅斌、徐粵春、郝向宏、王柏松向高校、媒體、圖書館及“文藝兩新”代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員唐宏峰、《光明日報》舞臺藝術版編輯李笑萌、《中國社會科學報》主任編輯項江濤、北京東城區圖書館黨支部書記兼館長左堃、首都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中心副主任楊芳懷、梯田藝術教育書法教學總監馮軍偉贈書。陳涌泉、楊發航、羅斌、郝向宏、丁亞平、項江濤、馮軍偉先后發言。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藝術發展報告》主編徐粵春主持出版發布會。
徐粵春介紹了2023年《報告》編撰情況。《報告》繼續在文聯黨組的正確領導下開展,組織權威高效的編撰隊伍,各協會和有關單位充分發揮和利用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充分整合協會內部專業委員會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力量,充分吸納本藝術門類和領域的權威專家、中青年骨干參與報告編寫,共有137人參與《報告》的編撰工作,其中首席專家16位,撰稿人106位,責任編輯15位。全書由總論和14個分報告組成,約25萬字。他概括了2023年《報告》的三個基本特點:一是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報告編撰方向導向;二是堅持系統思維,展現文藝發展全新面貌;三是堅持穩中求進,力求內容與形式創新。
2023年《報告》的發布會,也是2024年《報告》的啟動會。徐粵春表示,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10周年,也是中國文聯成立75周年,做好2024年《報告》編撰工作意義重大。他代表《報告》編委會對2024年《報告》的編寫工作作了三點說明:一是進一步提高編撰質量;二是進一步加強協同配合;三是進一步落實編撰責任。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戲劇篇”負責人陳涌泉出席會議并發言。
△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曲藝篇”負責人楊發航出席會議并發言。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舞蹈篇”負責人羅斌出席會議并發言。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網絡文藝篇”負責人郝向宏出席會議并發言。
△陳涌泉、楊發航、羅斌、徐粵春、郝向宏、王柏松向高校、媒體、圖書館及“文藝兩新”代表贈書。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副主編袁正領主持研討會和啟動會。
△中國文聯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柏松介紹《2023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出版情況。
王柏松從三個方面介紹了2023年《報告》出版工作:一是集中《報告》經驗優勢,為精品項目出版增效賦能;二是解析《報告》內容價值,拓展開發文藝書系;三是深挖《報告》圖文特色,探索融媒體宣發新手段。
△丁亞平、項江濤、馮軍偉先后發言。
據悉,由中國文聯創編的《中國藝術發展報告》作為中國文聯的重大出版項目和重要品牌工程,自2012年開始編撰以來,至今已是第12個年頭。《報告》是全面、系統、集中展示中國藝術年度發展狀況的綜合性文本,是中國文聯“展示行業發展成果、觀察藝術發展趨勢、彰顯藝術文化價值、促進行業繁榮發展”的重要方式,具有獨特的時代價值、史學價值、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最新出版的《2023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延續了近年來較為穩定成熟的體例,內容涵蓋對中國藝術整體發展進行宏觀概覽的總論,對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書法、雜技、電視、文藝評論、網絡文藝、文藝志愿服務等進行分別透視的分報告。無論是“總論”還是分報告,始終堅持運用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自覺運用習近平文化思想分析文藝現象,把握文藝創作和發展規律,將主流價值貫穿到《報告》的字里行間,讓《報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價值導向和學術意義,努力成為指導文藝實踐的“導航儀”和“風向標”。報告“以全局鳥瞰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通過全景記錄、重點分析、趨勢展望的方式方法,努力打造中國藝術發展的“全景圖”和“瞭望哨”,同時及時反映各藝術門類的新觀念、新趨勢、新形態,與時俱進展現中國文藝豐富多彩的面貌和日新月異的變革。
內容來源:中國文藝評論
攝影:申龍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