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海,昨天、今天——旅美攝影家龔建華攝影展》在上海的朱屺瞻藝術館開幕。
本次攝影展精選了龔建華從20世紀70年代拍攝至今的100幅作品,從海外僑界人士的視角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和虹口城市發展的滄桑巨變。值得一提的是,龔建華以紀實攝影手法,展現時代變遷。本次攝影展中有許多照片是在不同時間對同一地點、同一人物進行紀實攝影。
展覽現場(虹口區供圖)
為辦好本次展覽,龔建華還深入虹口采風創作,以影像定格時代變遷,用心記錄虹口“文化三地”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桿的時代新貌,展現出近40年來上海人民在物質生活、思想文化精神上的變化,展現出海外赤子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祝福。
龔建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攝影學會名譽會長。本次攝影展精選了龔建華從上世紀70年代拍攝至今的100幅作品,從海外僑界人士的視角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和虹口城市發展的滄桑巨變。
該攝影展由上海海外聯誼會指導,上海虹口海外聯誼會、上海市虹口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主辦,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攝影學會、中新社 (北京) 國際傳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朱屺瞻藝術館、上海佳奇印務協辦,展期至10月12日結束。
部分展出作品
72家房客,1990年
這里猶如一個沒有邊界的大家庭 ,地面及空間都被利用到極致 ,哪有你我之分 ?今天是星期六,小孩洗澡、學生讀書 、媽媽洗衣 、外婆淘米……互不干擾 ,井然有序 ;無形的指揮,無聲的韻律,和諧的生活交響曲,洋溢于狹長的里弄舞臺。
黃浦江上的木質帆船 1976年
黃浦江源于淀山湖,流經上海城鄉 ,經吳淞口匯入長江入海。百年以來,它是一條黃金水道,也是上海居民生活和工業用水的主要水源 。千百年來,江中航運 、貨運和捕魚的載體主要是木制帆船 ,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仍長盛不衰 。近年來,江中的木帆船逐步被鋼鐵輪船取代 。自八十年代起上海陸續在外 圍建成巨型集裝箱碼頭和 貨柜碼頭,市區黃浦江畔則已開發為觀光旅游。
走進歷史 2023年
蘇州河上的網紅打卡地——乍浦路橋,美女們一展風姿。2024年
改變 2017年
27年前在弄堂里抱著小孩的阿姨,如今家里安裝了大小衛生,在家里可以洗衣服、洗澡,不用到門外了。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